4月18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年度主题为“遗产与气候”,这点出了文化遗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传承文明,既要尊重历史,也要敬畏自然。数千年来,气候起起伏伏,我们智慧的先民也在不断地适应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中繁衍生息。
古迹遗址,是我们了解古代文明的窗口,也是我们探路未来的重要参考。
根据湖南省文物局的统计,湖南目前有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逛个公园就能穿越千年湖南,跟着芋头去看看吧~
①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多彩瓷畅销海内外
坐标:长沙市望城区
铜官窑在石渚湖南北岸沿岸一带,现存不同时代窑址77处,其中唐五代窑址67处,窑业遗存密集分布于兰岸嘴、瓦渣坪、兰家坡、石渚、游船咀等地。
石渚湖一带的制瓷业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产品与同时期湘江下游岳州窑各窑场相近。
安史之乱以后,因北方窑业移民的加入,长沙窑在融合南北制瓷工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彩瓷为主要特征的窑业体系。
中晚唐时期,长沙窑盛极一时,产品畅销海内外,是九世纪最大的外销瓷产地。
它衰于唐末,五代终烧。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长沙铜官窑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空间,为公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湖湘文化提供了平台。
②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中国最早的城
坐标:常德市澧县县城西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头山遗址,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
它的考古发掘成果两次评为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入选“中国二十世纪项考古大发现”。
在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它是中国馆的“第一景”。
城头山遗址先后经过16个年度的考古发掘工作,总发掘面积.5平方米,揭示出了中国目前已知的时代最早的古城及其4次修筑过程,城内还发现有不同文化时期的作坊区、居住区、公共墓地、祭坛、道路和其他辅助设施。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依托城头山遗址修建的大型文化生态类主题公园,占地亩,年对外开放,有入园门楼、游客服务中心、题字碑景点、南门生态广场及环护城河景观带等景点。总建筑面积1.7万㎡,其中主体博物馆㎡。
③
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诠释东方政治智慧的高度
坐标:湘西州永顺县灵溪镇司城村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土司遗址·永顺老司城距离永顺县城19.5公里,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司治之地。
彭氏土司政权始建于公元年(后梁开平四年),止于公元年(清雍正六年),历时年,世袭28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
鼎盛时期,彭氏土司政权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
考古发掘工作证实,老司城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5万平方米,依山畔水分布有遗址生活区、衙署区、司法区、墓葬区、宗教区、教育区、居民区、作坊区等八大功能区,祖师殿、土王祠、文昌阁、古牌坊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土司墓葬群、古街道、古城墙、排水系统、德政碑等历史遗迹丰富。
城墙、砖雕、建筑、街巷重叠变幻,且与周边瑰丽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文化和自然景观紧密结合,极具多元立体的展示价值。
老司城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独特管理智慧,是研究中国土司制度的考古学标本、古代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典范、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案例,对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和未来各民族之间和谐共处、文化多样性维护和发展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④
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
坐标:长沙市宁乡市黄材镇
长沙宁乡,被誉为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
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湘江流域一处重要的西周时期遗址,距今已有年。
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和青铜器,确认炭河里遗址为西周时期某一方国的都城所在地,同时也为破译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宁乡铜器群”之谜,找到了突破口。
炭河里遗址是我国南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在湖南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且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⑤
里耶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
坐标:湘西州龙山县里耶镇酉水河西岸
里耶古城历经三朝建城,始建于战国楚人之手,秦统一后扩建沿用,西汉第二次筑城,废弃于东汉,距今有年左右的历史。
年,考古工作者对其三分之一约余平方米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青铜器、玉石器、兵器、陶器和余枚秦简等大量珍贵文物。
里耶古城、古井及秦简的发现,填补了秦代史料的佚缺,以文字的形式“复活”了秦朝历史,被评为21世纪以来全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特别是古城“一号井”内出土的余枚秦简,其数量是全国过去秦简出土总数的10倍,性质为秦代官署档案,内容涉及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邮政、法律、天文历法等各个方面,以文字的形式“复活”了秦朝历史。
其价值可以和殷墟甲骨文、敦煌莫高窟文书相媲美,是继西安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被人们誉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
整理、编辑|龙文泱魏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