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去秦始皇兵马俑玩过的人,都会对秦俑的打扮感到十分疑惑,秦始皇兵马俑坑内的秦俑士兵头顶部的打扮极其简单,一部分士兵头顶戴着麻布做的方巾,一部分军吏则戴着用人造革制成的板状帽子,还有大量的士兵将秀发盘在头顶,制成一个发鬓。作为冲锋陷阵的士兵,为什么没有一人戴头盔呢?
对于常常身先士卒的士兵来说,头盔是极其好的防身武器。为什么秦俑普遍没有配备这种武器呢?难道说是匠人们的一时粗心大意吗?显而易见并不是。
大家都了解,秦俑是始皇帝部队的栩栩如生重现,在历史上的秦军是否也像秦俑一样不戴头盔呢?
回答是毫无疑问的。先秦时期,步兵团、乡兵都没有头盔,只有部分骑兵队有皮做的头盔,严酷的现实意义也可以称为“皮盔”。
秦军不戴头盔有很多缘故,大部分人的见解是秦人弘武,不戴头盔刚好是战斗武勇的主要表现。秦自商鞅变法至今,推行的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秦军的战斗能力是远高于别的六国的。秦军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战斗能力,这来源于他的激励机制。
秦法规定,在战斗中士兵每得到一个首级,国家就奖一级爵位,同时也会安排一个劳动力每月给他家干六天农活,而爵位每升一级每月就多六天免费劳力,没有爵位的人不但没有这种待遇,还要常常沦为免费劳动力。
换句话说,要是士兵在竞技场是多杀对手,多拿头颅,他们是没有顾虑的,更何况这也是农村基层士兵出人头地的好机会。
因此,许多士兵通常不管不顾本人祸福,乃至不戴头盔这类的头顶部防护用品就自己投入作战,为的便是省掉不便,夺得对手头颅。拥有这层确保,秦军的武勇通常令敌人忌惮。
自然,作为一个作战机构,给士兵必需的防护措施,不是合理鼓励这么简单。有别于府兵制,秦军的武器装备是由国家承担的,这就需要考虑到综合难题了。
一种武器装备一旦升高到发展战略总额,就需要考虑到预期效果和成本费和技术性难题了。基于这些考虑,秦军当然很重视矛革等攻击能力武器装备,而轻甲、头盔等防护装备。但迫不得已提的是,秦代的武器在七国当中,也是较为差的。
就成本费技术性来讲,不戴头盔也是无奈之举。古时候,头盔的关键原材料是黄铜、铁等金属材料。秦军所处的时代仍然是青铜时代,用黄铜制作头盔,西周时已有,但费用较高;当时炼铁技术已有,充分考虑到费用和技术难题,铜制头盔的应用范围并不很广泛,秦军也只有长兵器的枪械和弩头才有铁等金属材料成分。
铁质极易腐蚀,使用周期不长。如此一来,有金属背景的头盔便不容易在秦军中有很多武器装备了。
就防御力作用来讲,戴头盔在那时候好像并不是完全必要。因为当时的武器装备主要是戟、剑等暗杀武器装备,而刀、斧等群殴武器装备还没有大规模化。这种武器装备进攻的位置大多数是胸、腹腔,这也是大家见到的秦俑披甲而不戴头盔状况的一个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