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想必大家都知道,估计也有不少朋友都去参观过。不过,你知道兵马俑一年中,最神秘的时刻是什么时候吗?今天的内容,请您耐心看完!
秦始皇帝陵,简称秦始皇陵或秦陵。其陵自赢政初即位时(公元前年)便开始修筑,至完工历时约40年,用工达70余万人次。秦始皇帝陵主要由地宫、封土、城垣与门阙,各种陪葬坑、陪葬墓,各种附属建筑以及陵邑等部分组成。整个陵园设计缜密、规模宏伟、埋藏丰富。陵园整体布局,在继承前代传统葬制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创新,对后代帝王陵园的建构影响深远。
秦始皇帝陵尘封多年后,时至年春,在秦始皇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西杨村村民杨继德抗旱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由此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多年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宝藏。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人在神情上的区别和脸型上的差异。军吏一般表情严肃,年纪也大一些,有的额头上还塑有皱纹。武士的表情相当个性化,不但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甚至可以体会到明显的地域性——很多秦俑的相貌特征与现代的陕西人十分接近。
兵俑们个个凝目聆听、镇静机智,且仪态英武,有一种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灭六国,天下一”的雄壮军容。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
兵马俑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除了年份规模等显而易见的因素外,还有就是在二千多年前的很多制造工艺技术到现在还没法破解,而且兵马俑对于秦始皇陵来说只是冰山一角,而皇陵的挖掘还遥遥无期。因为我们至今无法了解挖掘的难易程度以及无法解决开挖以后的保护措施,因为兵马俑刚出土时都是彩俑,但出土不久颜色就都褪去了。
只不过,兵马俑还是会因为一些自然现象而“变化颜色”,这也堪称是兵马俑一年中最神秘的时刻!
在秦兵马俑一号坑,由于冬至期间的特殊自然现象,只有短短的这些天里,太阳光透过大厅窗户方可抵达俑坑最远的地方,金色的光束投射在陶俑身上,似神来之笔勾勒出俑阵独特的风景,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视觉感受。如果最近去看兵马俑,一定要抓住机会。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维妙维肖的模拟军队的排列,生动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雄伟气势,是中华民族强大力量和聪明智慧的体现。它不愧为震惊中外的第八大奇迹。正如法国前总理希拉克所说的那样: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
如果大家还想继续了解秦陵的历史和未解之谜,不妨读一读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秦俑两千年》。
该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秦史,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谜团。包括了秦俑的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动向,旁征博引众多研究,加上许多未公开的考古照片,使本书成为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秦代历史和兵马俑的研究之作。该书仅引用文献就多达多部(篇),是英语世界最重要的一部介绍秦代历史和兵马俑的书籍。本书中文版的出版过程中,再次得到陕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严谨审定。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点击下方链接,即可了解并购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