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精锐,咸阳卫戍军,这些兵马俑其实大有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农民无意间揭开了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后,兵马俑就以其阵列、甲士和战马向我们再现了大秦军队的威武。而兵马俑作为秦始皇的陪葬品,担任着守护者的作用,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他们到底什么来头呢?

其实,他们基本都属于秦帝国在关中地区的精锐,也就是关中军团。由于当时的秦帝国岭南军团远在崇山峻岭和土著人打交道;长城军团又得一边修长城,一边忙着打匈奴人,卫戍京城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兵马俑”身上。

根据大秦法律,关中军团主要有三部分。

一是郎中令军,因长官为九卿之一的郎中令而得名,是皇帝的贴身侍卫。这支部队人数较少,只有数千人,但由于负责皇帝以及皇宫的日常保卫,所以政治地位相当重要。

而它的兵士也不是一般人,看过雍正王朝的都知道,当时的雍正皇帝身边穿黄马褂的侍卫都是皇族血脉,保证有足够的忠诚度。所以,郎中令的兵士也都出自秦朝皇室以及有名望的贵族。这支部队的长官也都万里挑一,深受皇帝信任,大权在握。

有利也有弊,如果这支宫城里唯一的武装力量被利用时,难免就是郎中令一人说了算。历史上,赵高就是郎中令出身,后果不言而喻。

二是卫尉军,它和郎中令军一样守卫宫城,不过,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卫尉军负责宫门的戒严。随着守卫范围的扩大,人数也较多,大约万人。长官自然是九卿之一的卫尉。

三是中尉军,因长官是九卿之一的中尉而得名,这只部队的任务已经扩展到负责整个咸阳地区的安全,必要时也能够保卫关中,所以,人数达到了六七万人,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大秦野战部队。

换句话说,兵马俑所属的关中军团是大秦最后的精锐,一旦需要派他们上场,也就意味着都城的门户函谷关已被攻破,帝国危在旦夕。然而,这样的事,在历史上确实发生了。

当时陈胜吴广起义已成燎原之势,秦帝国根本来不及反应,数十万起义军就在大将周文的率领下,攻破了形同虚设的函谷关,把重镇荥阳围了个水泄不通。要命的是,秦帝国在关东地区没有可用的野战部队。

眼看起义军要在关中广袤的平原上放飞自我,秦帝国做了两个最正确的决定,一是任命章邯为剿匪总司令,二是调用关中军团以及十几万囚徒组成联军,毫无疑问,这六七万关中子弟兵是中坚力量。

是的,如果单靠一群囚徒,纵使章邯也很难赢下这场战争。在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关中军团在戏水河畔又一次让世人领略了当年横扫六国的军威,剑阵军阵,威风凛凛,商鞅变法留下的尚武的种子扎在每一个老秦人血液里。

就连囚徒也倍受感染,随着关中军团冲杀,周文的起义军都是面朝黄土的农民,哪见过这种大阵势,随之大败。而后,在等到奉旨而来的长城军团之后,这两只军团又组成了令天下闻之色变的那只秦军。

灭陈胜吴广,灭楚灭魏,章邯只差一步就能将大秦的天下延续下去。可是,二世的猜忌,赵高的嫉妒,项羽的出奇制胜,这支军团最终沦为俘虏。项羽以为秦人难以镇服,全部坑杀。

而当刘邦进入关中时,最后一只关中军团也被迫投降,事实上,他们还能一战,只不过统治者面对汉军立马就屈服了。

所以说,兵马俑所在的关中军团堪称秦帝国最正统的部队,他们能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只不过,统治者已经不是那个当年横扫六国的始皇帝了,但这支军团维护了他们最后的荣耀,他们永远和始皇帝在一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