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西安的兵马俑,也称秦皇兵马俑,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天都吸引着大批世界各地游客前来参观。而我们濮阳,也有一处类似于兵马俑一样的存在,至今仍埋在地下。
这处存在,就是位于西水坡水库下的东周阵亡将士排葬坑。
说到西水坡,很多人都会想到“中华第一龙”。如果看“中华第一龙”的介绍,我们会看到“西水坡M45号墓”这样的字眼。看到这样的字眼,很多人会问:“中华第一龙”为什么编号为“M45号墓”呢?答案很简单:当时在文物考古发掘过程中,还发现有大大小小数百个墓葬,“中华第一龙”所在的墓葬,编号为“M45”,当然就是“M45”号墓了。
事实上,当年的考古中,除了在“M45号墓”中发现“中华第一龙”,其他墓葬同样也有发现。
年4月,建市不到4年的濮阳市,在濮阳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启动了一项重点市政工程——引黄供水调节池,也即常被人们称为西水坡水库的建设。《文物法》规定,大型工程开工前需要先经过文物部门的考察。因此,在工程启动时,考古人员同样进入现场进行考古。5月中旬,发现了一处文化遗址,定名为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上报河南省文物局后,省文物局又上报国家文物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濮阳市考古部门对这处文化遗址进行继续考古发掘。也就是在此考古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大小小多个墓葬,这些墓葬里,最为吸引人的就是人的骨架,有些单独陈列,有些成排陈列。
曾参与过西水坡考古的我市文史学者李文颖介绍,这些墓葬非常壮观,面积很大。专家认为,这些时期的墓葬应为东周时期的墓葬,因此被称为“东周排葬坑”。
参观过秦皇兵马俑的人都知道,秦皇兵马俑也是在一个大的排葬坑里,里面阵列整齐的将士,都是“陶佣”。而濮阳的东周排葬坑,面积不比秦皇兵马俑小,并且还都是人骨,可想而知同样壮观和意义非凡。
这些排葬坑里埋葬的人,都是干什么呢?专家认为,这里应该是阵亡将士埋葬地。也就是说,一场战争导致大量战士死亡,军队将这些阵亡战士统一挖坑埋葬。这些阵亡将士又来自于哪场战争呢?李文颖说,应为春秋时期发生在郑国和晋国之间的“铁丘之战”。
公元前年8月,齐国送粮食给中行氏、范氏,郑国派军队护送,赵鞅得知这一消息后,要夺取这批粮食,以报被攻之仇。两军在卫国戚地铁丘(今濮阳县北二公里)相遇。由鲁逃晋的阳虎对赵鞅说:“我兵车少,应先列好队,遍插旌旗,彼见我状,必有惧心,战必胜之。”赵鞅采纳了他的建议。战前,赵鞅举行誓师大会,历数范氏、中行氏罪状及郑弃君助邪的不道行为。两军对阵,避难于晋的卫国太子蒯聩坐赵鞅的车右边。他们登上战车,远望郑军,见其人数众多,气势浩大,卫太子害怕,一时惊慌,从车上跌下来,御者将其扶起,骂他像女人一样懦弱无能。赵鞅怕兵士有怯战心理,以平民毕万七战获胜,家富百乘的事例鼓励大家。蒯聩也祈祷祖宗,保佑他们能打胜仗。战斗开始,赵鞅冲锋在前,郑人射中赵鞅肩膀,鞅倒车内,旌旗亦被郑军夺去,伤亡甚重。这时蒯聩举戈冲杀,晋军争着立功,个个奋勇向前,打得郑军连连后撤。蒯聩率军急追,夺得齐军粮食千余车。郑军大败,死伤过半,铁丘一战尸骨堆积如山。战争中,范氏税官公孙尨被俘,赵鞅为利用他,将其放回。公孙尨为报不杀之恩,率私属五百人,夜袭郑军,夺回帅旗,交于赵鞅,以报主德。这次战争双方伤亡惨重,郑师大败,晋军虽以少胜多,但前锋部队大多战死。
东周阵亡将士排葬坑,是研究古代战争史的重要资料。不过,由于“中华第一龙”的发现,东周阵亡将士排葬坑当时并没有在国内产生多大影响。不久之后,他们就被淹没在西水坡水库下面。相信也许有朝一日,他们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依然会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回过头来说说“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龙”对于濮阳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让濮阳直接获得了“龙乡”“龙都”的美誉。但是,纵观其发现过程,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幸运。李文颖说,离“中华第一龙”不远的地方,就是东周阵亡将士排葬坑,如果当时挖坑稍微多挖一些,可能“中华第一龙”就会遭到破坏。“中华第一龙”不远处还有五代城墙,修城墙时就地取土,也没有对“中华第一龙”带来破坏,这是两个幸运。回到近代,如果没有濮阳市的建立,就不会修西水坡水库,不修西水坡水库,就不会在这里考古,此又是幸运。修了水库,如果水库选址不选择在西水坡,同样可能发现不了“中华第一龙”,这还是幸运。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整个考古工程将要结束,大队人马将向一个地方汇集,因为当时的坚持,才将M45号墓探方挖掘继续进行,最终发现了“中华第一龙”。试想,如果当时M45号墓没有被发现,它很有可能就会被挖掘机给破坏!这不得不说,这是个最大的幸运。一句话,“中华第一龙”的发现真的不易啊!
历史就是由无数个偶然和必然组成。考古也是如此,你永远不会知道,我们的地下到底还藏着哪些宝贝,它们会在什么时候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精细。但无论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资产,应该是我们所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在这里还要善意提醒一句,目前,各个城市都在进行大规模的项目建设,希望项目建设动工前一定要请考古人员先介入,否则,破坏了文化遗产,更会留下永远的遗憾。来自濮阳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