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化热刷屏美丽乡村获赞西安上周

央视《中国考古大会》节目走进秦始皇帝陵、秦陵“明星”百戏俑与公众见面、高校借录取通知书传承文脉与情怀、多元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餐饮老字号拥抱“云经济”积极自救……上周,西安在文化、经济、科技等多领域交出精彩“作业单”,赢得央媒和权威主流媒体广泛好评。

  全网再掀“秦文化热”

  令无数西安人骄傲的秦兵马俑上周再度引发全网   7月20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央媒率先公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功修复两具‘明星’百戏俑”的重磅消息,期待值瞬间拉满!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7月2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及全网各平台推出秦陵百戏俑“活起来”现场直播,截至23日17时,央视新闻各平台总观看量达万,央视新闻新浪微博阅读量达万,一系列直播活动圈粉无数。

  另据新华社对外发稿平台统计,《秦始皇帝陵出土の百戯俑、彩色文様を絹織物で復元》(译:用丝织品复原秦始皇陵出土的百戏俑、彩色图案)报道被this.kiji.is、G-search、日经tele   7月23日晚,央视《中国考古大会》节目走进秦始皇帝陵,通过探秘尘封多年的地下秦朝,讲述秦王朝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在全网掀起探寻秦文化的热潮。

  此外,余件/组来自西安博物院的唐代精品文物正在上海展出,令当地的文物迷们大饱眼福。新华社图片报道《博物馆里乐享暑假》展现了现场情景。《中国文化报》7月22日报道《非遗和景区“互加好友”带给游客别样感受》点赞西安将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相融的创新做法,“这是文化之趣、文化自信注入美景之中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文章如是说。

  “乡村振兴”获央媒点赞

  如今的西安,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7月22日,新华社刊文《西安:多元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添动能》,聚焦我市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文章从智慧农业助力农民增收、乡村旅游扩容集体经济、艺术项目赋能乡村文明等三方面讲述西安“探索村企合作共建多元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使‘归园田居’的美好愿望落地生根。”

  央广网融媒报道《陕西西安:打造特色乡村点面结合推动乡村高质量振兴》,带领广大网友打卡“颜值”与“内涵”并存的美丽乡村,切实感受西安乡村振兴的强力脉搏。中国新闻网文章《秦岭山下小村庄焕“新颜”乡村旅游与葡萄种植“铺就”致富路》将镜头定格位于西安鄠邑区石井街道的蔡家坡村。新华社《废弃村庄变身现代“桃花源”百年古寨重绘山乡“诗与画”》《西安: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促振兴》等多篇报道在光明网、中华网、中国经济网、凤凰网、搜狐网等媒体积极推送。

  与美丽乡村一同收获央媒   手写通知书火“出圈”

  “每一份都是独一无二的!”——陕西师范大学“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从年至今已连续进行了16年,被网友们誉为“最好的开学第一课”。今年连同录取通知书一起寄给新生的,还有去年金秋特制的银杏叶题字书签,书签上写着在校师生对新生的鼓励。

  人民日报、新华社   “这既是高校对学子的一份尊重、一份期许,也是对中华文脉的发扬与传承。”中国新闻网报道《从“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到“蓝田玉印章”西安高校以“古韵”传文脉》如是说。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王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