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如何更好讲述兵

45年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现震惊了世界。

本文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6月9日下午,在《書声》文化大讲堂第三期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来到现场,分享他与这一人类文明奇观的点点滴滴。侯宁彬曾经从事三十年的考古工作,他从考古学者的角度,为观众对秦始皇陵的情况进行介绍,包括秦始皇陵墓的结构、布局、兵马俑坑的展示状态和兵马俑发现的情况。在所有兵马俑几乎都成碎片的情况下,秦俑人如何依据脚踏板将他们一一归位。

自年兵马俑发现至今,在几代博物馆人的努力下,秦始皇陵博物院已成为全国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侯宁彬表示,去年兵马俑的接待量已达到万人次,在这样庞大的基数下,每年还可以维持10%左右的递增率。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

秦始皇陵兵马俑最初是被陕西潼县系杨村村民发现的。原先,这里祖辈有地底深处有“瓦王爷”的传说。年,村民们为了抗旱,在村南柿树林畔打井,挖到5米多深的地方的时候,竟然真的发现了传说中的“瓦王爷”即一个陶制的人头雕塑像。后来村民们把这消息报告给县文化馆。经过文物部门几年的勘查和发现,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终于展示在世人面前。

在持续的挖掘过程中,百戏俑坑的发现颠覆了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认识。百戏俑坑出土的陶俑,既不穿铠甲,也不披战袍,只是下身有裳,上身赤裸,呈现出明显的百戏特色。百戏俑坑在十年前曾经进行过考古勘探与发掘,但受制于其时农村环境的限制没有进行全面考古发掘,当时试掘面积不及整个俑坑面积的十分之一。如今,在其遗址上投资多万元建设的近平方米的博物馆即将竣工,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秦俑馆每天接待客流无数,数以亿计的游客看到的大多是兵马俑的形貌风采,少数人看到的却是当时的精神状态——“如果我们把眼光聚焦到每一个兵马俑身上,无论官阶大小、高低胖瘦、稚嫩老成,在他们脸上你能看到的更多的是无畏、坚定和自信。由此,你就不难理解群雄林立的战国时代,为什么出身西部边陲的弱小秦国会完成统一大业。我想从这些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身上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坚韧不拔,开放包容,任贤用能等,都是千古答案中的答案。”侯宁彬表示。

在侯宁彬看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发展历程大概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年,这是建设阶段,主要工作就是考古发掘、博物馆建设。第二阶段是—年,年一号坑第二次发掘、三号坑第二次发掘,这个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年三号坑建成开放;另外一个重要节点是—年,二号坑的持续发掘,二号坑展厅在年建成开放;年,铜车马陈列厅建成开放,出土文物、铜车马有了比较科学的陈列条件和环境。

第三阶段是—年,这个阶段主要是兵马俑博物馆周边地区考古工作的系统展开,有了一大批重要发现,包括铠甲坑、陵寝建筑基址、水禽坑、文吏俑坑等。

第四阶段是年至今,主要标志是秦始皇帝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成开放、秦陵文化景区建设等工作为标志,双一流的建院目标也是在这一阶段确立的。在侯宁彬看来,秦王朝一统天下的初心,从未改变。从襄公立国、游击戎狄,到穆公“开地千里,随霸西戎”、秦孝公要成帝王之业,到惠文王要成百王之名,从秦武王要“车通三川,以窥周室”,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都表现出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面对现状,他坦言秦俑馆面临的问题:展示的不平衡、不充分和老百姓需求之间的矛盾。在他的设想里,未来规划要在秦永冠内,建设6-7个博物馆,其中一个是铜车马博物馆,将来会提供-平方米的展示空间,还有综合博物馆、数字展示中心、中心库房等。在这一系列项目完成之后,他期待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焕发全新生机,成为旅游名胜,为世界讲述一个更好的兵马俑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9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