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古城西安以东35公里的骊山脚下。它于年3月被打井的农民工发现,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陶俑的细节展示解锁兵马俑的另一种风格秦始皇
秦始皇(前年—前年),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他统一了六国,自认为功过三皇名过五帝,于是把自己叫做”皇帝”,自称为朕。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自13岁继承王位,22岁开始亲自掌握国家大权,他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帝国。而他的陵墓,也是从他13岁即位起就开始修建,直到死去都没有完工,后来还是在农民的起义下草草收工。
巍巍秦始皇像沙盘模型
位于一号坑门厅的沙盘模型就是秦始皇陵园的模型,经过考古工作者四十几年的发掘勘探,秦始皇陵园的面积约45.69平方公里,是根据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修建而成。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其中高高凸起的部分就是主陵封土。在它的周围有内外两重城墙,内城墙周长米,外城周长米,共发现有礼制建筑群4处,陪葬坑、陪葬墓多座,出土文物数万余件。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曾令洲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沙盘模型一号坑
一号坑是年3月29日当地农名在打井时偶然发现的,年在一号坑遗址上开始建设遗址保护大厅,它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东西长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为平方米,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处。一号坑是一种“常阵”的布防,由前锋,后卫,侧翼和主体构成。俑坑的东端有一长廊,站立着三排武士,大都身穿战袍,手持弓弩,是军阵中冲锋陷阵的前锋武士;俑坑的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是军阵的两翼和后卫,为了防止敌人从左右两侧和后边袭击;俑坑的中间是战车和步兵组成的38路纵队,全部面东而立,构成军阵的主体。秦俑坑的发现真实地再现了两千年前的军阵排列。
整齐排列的陶俑活灵活现的陶俑二号坑
二号兵马俑坑是年春天发现的,位于一号坑的东段北侧,两坑相距20米,面积仅有一号坑的一半,约平方米,估计可出土陶俑1余件,木质战车89辆,是一个用战车,步兵,骑兵,弩兵混合编组的军阵。二号坑采用了“边挖掘边展出”的形式对外开放。在那里大家可以看到遗址顶部棚木迹象及部分陶俑陶马的出土现状。二号坑的平面呈曲尺形,内部结构是根据兵种的不同而精心设计的。内含骑兵阵,弩兵阵,驷马战车方阵,和车步骑混合方阵。这四个小阵,既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既可以独立作战,也可以配合一号坑主力部队作战。与一号坑相比兵种更多,车辆更多,造型种类更多,建筑结构也更复杂。
部分正在修复的陶马形态各异的陶俑,仿佛下一秒就会动三号坑
三号坑发现最晚,面积只有平方米,为三个俑坑中最小的一处,但三号坑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焚烧过的俑坑。三号坑是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部,分为南厢房、北厢房和车马房三部分。北厢房发现动物遗骨一堆和一件鹿角遗迹,推断可能是战前占卜活动的场所,被称为祷占厅;南厢房内的陶俑大都环壁而立,这种面对面的站姿在史书中有过记载,一些重要场合的卫兵要围绕墙壁“相向而立”,因此专家们推测南厢房是当时的议事厅。
没有头部的陶俑陶俑碎片铜车马
年在秦陵西20米处,试掘了一个大型陪葬坑,此坑深7.8米,坑内一前一后放置着两辆铜车马。铜车马原来放置在一个大型木椁之中,因木椁腐朽,填土重压,铜车马被压成三千多个碎片,但车的原始结构,系驾关系基本清楚,经过八年多的修复,终于恢复了原貌。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是把秦始皇生前使用的车辆按比例缩小了一半,用青铜铸造而成,并配有大量的金银饰件,同时施以彩绘,是目前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系驾关系最完整的陪葬马车,被誉为“青铜之冠”。
供秦始皇帝灵魂出游的交通工具器饰雅用
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刀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巍巍武阳秦代的长约20厘米的铜簪“”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秦始皇穷其一生,功绩无数却也苦得百姓无数,他的浩渺一生,后人也唯有在这佣坑中才能得以一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