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1公里处先后发掘了三座大型兵马俑从葬坑,这里埋葬着约件陶制车马和人俑,还有实用兵器万件。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自打威风凛凛、气壮山河的兵马俑一出土,学者们都基本认定这些陶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阵容强大,形象逼真,工艺卓绝,俨然就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三座大型兵马俑从葬坑,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整齐有序地埋葬着形似真人真马的约件陶制车马和人俑,还有实用兵器万件。一号坑规模最为宏大,一个个陶俑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拉车的战马,四匹一组,昂首前视,系以战车和步兵混编的主力。二号坑其次,系以弩兵、战车、骑兵混编部队。三号坑最小,仅车马、御者、武士69件陶制品,仿若统帅作用的指挥中心。兵俑装束、体态、神情各有差异,身高1.86米左右,按姿态、服饰、装备和所在位置区分为不同的兵种和职务。马佣矫健有力、活灵活现,给人以跃跃欲动、急不可耐地要驰骋疆场之感。从整体阵容来看,三座俑坑形成一个庞大、严密又完整的地下军事构造,充满着临战前的紧张气氛,气势磅礴,的确再现了秦军横扫六国的威风。并且,兵马俑原本是五颜六色的,但遗憾的是,由于空气湿度差距太大,它们在刚出土的那一刻,颜料变起翘、干裂、脱落。好在,当时工作人员及时收集了脱落的碎片,并进行了研究。工作人员通过检测发现,几乎所有的兵俑身上有红、黄、白、蓝、绿、褐、黑、紫等多种颜色,绚丽鲜艳。那么,问题来了,我们都知道秦国崇尚黑色,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立即“改正朔,易服色”,把黄河的名字改为“德水”,以冬季十月为每年的开头,尺度以六为数,规定了“衣服、旌旌、节旗,皆尚黑”的制度。而俑坑里陶俑五颜六色,哪里有一丝一毫“尚黑”的意味。于是有专家提出新的见解,列举和分析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疑问和矛盾现象,明确地否定了秦始皇是兵马俑主人这一说法。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有人建议:“黄帝于五行得土德,有黄龙和大蚯蚓出现。夏朝得木德,有青龙降落在都城郊外,草木长得格外茁壮茂盛。殷朝得金德,所以才从山中流出银子来。周朝德火德,有红色乌鸦这种符瑞产生。如今秦朝改变了周朝天下,这是水德,况且过去秦文公曾得到一条黑龙,这就是水德的吉祥物。”秦始皇按照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克、终始循环的原理进行推求,认为周朝占有火德的属性,秦朝要取代周朝,就必须取周朝的火德所抵不过的水德。也源于传闻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于是秦始皇把黄河的名字改为“德水”,以冬季十月为每年的开头,颜色崇尚黑色,尺度以六为数,所以符节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规定为六寸,车宽为六尺,六尺为一步,一辆车驾六匹马等等。而兵马俑坑中,不仅兵俑服装颜色不合规,甚至一辆马车是四匹马,显然与秦始皇制度不符。也有人说,通过秦兵两封家书可以考证,秦国军队当时有可能还未达到服装统一的程度。但是,这点没有什么说服力,先不要说黑色布料并非需要什么复杂工艺,家书中也只是请求家人准备一些布料却并未提及用途,更何况兵马俑是秦国官方制作的陶俑,而不是真实要作战的秦兵,秦国当时是不是统一了军队服装与陶俑服装颜色统一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秦始皇下令尺度以六为数,按理说如果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马匹数量也应该是六匹才合规,那为什么如今出土的马俑却是以四为单位?除此之外,秦始皇时期只有大量使用步兵和骑兵的记载,几无进行车战的痕迹;兵俑欠缺头盔,并且大多没有护身铠甲,显然这不是秦皇横扫六国的精锐之师;秦始皇曾下令收缴全国铜制兵器,铸成12个大铜人,但二号坑内有铜剑剑头,谁敢用这种陈旧、违禁的兵器去给秦始皇作陪葬之物?反而,更像是宣太后的陪葬。但大多数考古工作者坚持认为,兵马俑的主人就是秦始皇。他们认为,从坑内文字资料、坑内遗物、遗迹、秦陵的整个布局、俑坑威武雄壮的军阵分析,俑坑的主人不是宣太后,而是秦始皇。并且,秦国时期仍然有用活人殉葬的习俗,这样大型的俑坑除了秦始皇,别人没有必要修建,也少有实力去修建。尤其是兵马俑坑中出土了刻有“相邦吕不韦戈”铭文的兵器,显然都是秦始皇时期制造的,尽管有人说项羽曾摧毁过秦陵,兵器可能项羽军队遗漏的,但是据现场考证,兵器出土时土层未乱,并不是后人遗漏的。只是,对于为何兵马俑五颜六色却非黑色,目前仍没有说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