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历史辉煌与文明兴衰的最直接物证。一件文物,就是还原历史的一片拼图。但有时候,一件文物,还能拼接出不一样的风景——比如,那些“不正经”的文物们:01.甲骨文:“我不正经起来,自己都害怕”▼中国最古老的时代,是夏、商、周三代。这个时期,古代中国大约进入了有文字记载和有文物证实的时代。记录这个时期的文字最早的当属——甲骨文!甲骨文,一种刻画在龟甲或者黄牛扁平的肩胛骨上用于占卜的符号;它本身也是器物,见证了这个时期人们生活的具体方面。一般,印象中“正经”的甲骨文长这样:(安阳殷墟出土甲骨文)▼但,仔细研究你会发现,“正经”的文物隐藏着“不正经”的因素。比如,甲骨文中这个“鼎”字,不正经起来,像不像只猫?▼想象一下,若甲骨文写下:“一言九鼎”、”问鼎中原“、”鼎力相助“岂不一不小心,就看成了:“一言九猫”、“问猫中原”、“猫力相助”猫:“想想就有些小激动呐!”▼“不正经”的甲骨文中,还有这个“屎”字:▼一人微微弓起,身体前倾,很有画面感:年前的古人,把拉屎画这么明白,还真是万万没想到。02.青铜:“若论不正经,我才是王者”▼青铜器,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到战国时就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我们在博物馆里见过很多商周青铜器,有礼器,也有兵器。礼器就是在葬礼、加冕礼上使用的器具,比如大鼎、酒樽,兵器自然就是剑、斧、箭镞,等等。大都一本正经的样子:不过,也有一些“不正经”的戏精文物,比如,这些:▼河南安阳殷墟出土青铜人面龙身盉,现藏美国费利尔美术馆。▼是不是有点眼熟?怪兽史莱克?怀疑外国人看了这件文物后才设计出来。“不正经”的鼻孔哥河南省辉县出土,战国魏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不正经”的还有,三星堆博物馆藏戴墨镜青铜人首。▼“有点凶,吓shi宝宝了”▼03.秦兵马俑:“比心,我一般会用双手”▼文物俑,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以陶、木、青铜等材料制作的小型人像,目的在于代替活人随葬。俑,大约是从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出现,它的前身是殉葬的活人。但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兴起,用奴隶作为人殉的习俗也被迫改变,从而出现以茅草等扎束成人形来代替真人殉葬。这就是最早的俑,当时称“刍灵”。后来,这种以人形模拟物随葬的方法日益普遍,并开始用泥、陶、木来制作模拟人形,这就是俑。提及俑,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兵马俑。那一本正经的模样:庄严、大气、肃穆。▼或者唐代女俑那样:雍容、华贵、有内涵。▼然而,总有一些出乎意料,“不正经”的样子,让人捧腹大笑。▼“我来康康,感觉你在内涵我。”“看……灰机”▼“论六亲不认的气场如何散发?”▼“太吓人了叭!可怜、乖巧,甚至有些想哭……”▼“围观吧!打什么架?冲呀!”▼“不要太粗鲁!打架不如一起跳舞呀。”▼“女士们,起!”▼“来左边儿跟我一起画个龙”▼“来,在你右边儿画一道彩虹”▼“来左边儿跟我一起画彩虹”▼“在你右边儿再画个龙”▼“在你胸口上比划一个郭富城”▼俑:“我们不正经起来,就是那么强大!”▼“不要跳了,就问:五一去哪儿玩?”▼“哈哈哈……还是宅家吧。嘤嘤”▼“劈个叉!扎好姿势等放假。”▼“什么叫望穿秋水?看我。”▼“路过,卖个萌!”▼“楼上的,结束了!”▼04.壁画:“不正经起来要人命!”▼壁画,顾名思义,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人类在墙壁上作画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大约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新石器时代之初,人类就开始尝试在洞穴的岩壁上绘制日常生活的有关场景。尽管此时画面上的人都非常抽象,但与人有关的动物非常生动,体现了人类与生俱来的洞察力。不过,有的“洞察力”力道太猛,就显得有那么一些“不正经”:“醒醒,我不能没有你!”▼““每天早上醒来,都要被自己帅醒”▼“看我,葵花点穴手!”▼红衣男一边黑线,一边点赞:“啊呸!”▼“你拍一,我拍一”▼“咿呀咿呀哟……”▼“刷牙,洗脸……美好一天开始了!”▼“啊呀呀……赶不上了”▼“嘿嘿!加油……”▼“不听话?拿小本本全给你记下……”▼“我不配拥有身体……”▼“略略略……”▼说起来,“不正经”的文物真的不正经吗?它们有的是岁月惹的祸。并非古人古人正经八百的无意为之,而是时间玩弄的把戏。古今之间误解产生的趣味正是“不正经”文物的源流之一。另一方面,譬如经常被作为表情包的文物,它们也确实有一种漫不经心的粗粝稚趣。那些水平有限的创作者们并没有打算让这些东西流芳千古。当然,他们更不会料到千年后会出现一种叫表情包的东西,拔地而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