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秦始皇兵马俑。张一辰 摄
一个在北京当记者的临潼人回家探亲,改变了近八千件兵马俑的命运。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的“江村大墓”,日前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
而自元代以来的相关记载和考证,普遍认为汉文帝霸陵在江村大墓以北两公里的凤凰嘴。
资料图:年5月15日拍摄的江村大墓1号发掘点远景。中新社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次重大考古发现,可谓纠正了流传近千年的关于西汉帝陵的错误认识。
汉文帝刘恒为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是西汉第三代皇帝,在位23年。
历史上,汉文帝与其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奠定汉朝盛世基础。
资料图:江村大墓出土的部分彩绘着衣式陶俑。中新社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汉文帝霸陵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陶俑,其中有我国第一次考古出土的刑徒俑。据了解,霸陵的发现,跟多年前一起涉及西汉黑陶俑的盗墓案有关。
而讲到陶俑,大家是不是会想起更为著名的秦兵马俑?
那么,当年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为什么又能迅速成为享誉全世界,成为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呢?
资料图: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修复区内矗立着的兵马俑。张一辰 摄
我们把时针拨回到年。这年3月,陕西临潼秦陵东边两三里的西杨村,社员们正在打井,挖出了一堆陶器残片。公社干部房树民见到残片那么多,就多了个心眼,给县文化馆打了电话。
文化馆的赵康民到了现场后,带走了陶器残片。经过十几天的拼凑,最终竟粘连拼接出两个一米八左右的大个子古代军人。但此时的赵康民,对下一步该怎么办,心里也没底。
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兵马俑,走到了新的历史关口,是继续无声无息,还是破土而出、震惊世界呢?
到了5月,一个在北京当记者的临潼人回家探亲来了。这一下子,改变了近八千件兵马俑的命运。
这名记者叫蔺安稳。探亲期间,在临潼县文化馆工作的夫人与他闲谈时提起,秦始皇帝陵附近出土了陶俑。作为对西安历史文化有深入了解的蔺安稳,感到很好奇。
第二天,蔺安稳来到正在修复陶俑的赵康民的工作室。看到一个大体修复好的陶俑立在那里,高高的个头,同真人一般大小,雄赳赳,气昂昂。
熟读史书的蔺安稳一眼就判定是秦代士兵的形象,是难得的“国宝”!
蔺安稳在家一个多月后,休假期满。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报道。
报道说,这批陶俑身穿军服,手执武器,是按照秦代士兵的真实形象塑造的。秦始皇帝陵周围以前曾出土过陶俑,但都是一些体积不大的跪俑,像这种同真人一样的立俑,还是第一次发现。
这批武士陶俑的发现,对于评价秦始皇、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有极大的价值。
资料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张一辰 摄
蔺安稳还在报道中提到,秦始皇帝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生产队随意在陵园掘土挖坑,开荒种地。
出土文物中的金属制品,有的竟被当作废铜烂铁销毁掉,一些石制、陶制物品则被丢来抛去。
这是关于秦兵马俑的第一篇报道。当时,中央高层领导极为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立即做出批示,要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省委商量,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
一石激起千层浪,迎来的是中国考古历史的新篇章。
秦兵马俑的发现很快引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