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景泰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传

华舆讯“择一事,终一生”。这句话是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钟连盛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从年与景泰蓝结缘开始,他就从未想过离开这个行业。

在钟连盛看来,景泰蓝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身,其制作工艺融汇了中国传统绘画、吉祥装饰、金属雕錾、玻璃熔炼、宝石镶嵌等技术。“一件景泰蓝作品是多种内涵、多项技艺的融合,更体现着多位匠人的独具匠心。”

景泰蓝正名为“铜胎掐丝珐琅”,这一工艺自元朝晚期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很快进入“宫廷”,深受皇家喜爱。到明朝景泰年间,无论是在器型、纹饰、釉色等方面都已发展成熟,尤其是在蓝釉料上有了新的突破,故此得名“景泰蓝”。

“艺术当随时代”

年9月30日,北京珐琅厂车间内,工人技师正在制作掐丝珐琅。(图片来自华舆)

走进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参观者有机会深入了解景泰蓝的历史文化,并且体验其制作技艺。就在十一假期,钟连盛设计监制的景泰蓝《花好月圆》赏盘在北京市珐琅厂淘宝直播间发布;北京市珐琅厂开设市集,技师现场指导市民体验景泰蓝文化……曾经的皇家独享艺术珍品,如今已经以越来越亲切的形象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从制胎、掐丝、装饰花纹、上釉色、烧制、磨光直到镀金等传统技艺不曾改变,改变的是艺术设计和应用领域。”用钟连盛的话说就是“艺术当随时代”。

钟连盛介绍,在文创领域,景泰蓝元素的小笔筒、茶叶罐等种类丰富。同时,景泰蓝还应用到城市景观工程和室内装饰领域。“赋予了这项工艺新的生命力,越来越多人由此认识到景泰蓝,并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它。”

比如,昆泰嘉华酒店广场的喷水池;首都机场专机楼大厅、贵宾通道等地方,大门的哑口、拉手,地面的腰线都运用了景泰蓝工艺作装饰;北京APEC会议雁栖湖国际会都集贤厅景泰蓝装饰工程;北京会议中心《锦绣中华》壁饰,将中国标志性景观长城、天坛祈年殿融入其中,设计极具感染力……

年9月30日,钟连盛在北京珐琅厂内指导技师点蓝。(图片来自华舆)

“创新和坚守成为这项传统工艺焕发光彩的秘籍。”钟连盛感慨,景泰蓝行业在建国之初岌岌可危,年梁思成和林徽因曾在清华大学成立工艺美术抢救小组,当时的景泰蓝抢救小组成员有钱美华、常沙娜、孙君莲等。经历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出口创汇,再到企业自主经营订单锐减……几经起伏,几代人的坚守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日复一日,沉静下来”

“当年,钱美华等大师带着画夹子到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写生,一坐就是一整天,条件非常艰苦。她深深记得林徽因在临终前的嘱托‘景泰蓝是国宝,不能在新中国失传’,并为此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热爱美术的钟连盛,进入北京市珐琅厂技校时是行业发展最兴盛的阶段。“那时候珐琅厂多人,一个掐丝车间就有将近人,设计室有十几位设计师,他们在画板上设计作品。我当时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参与设计,应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景泰蓝设计的特殊性,体现在对绘画和美学全方位的研究上:无论是传统图案,还是现代设计;无论是抽象纹样,还是写实风格;无论是人物,还是风景,都要能够驾驭。

钟连盛坦言,真正进入工作之后,不仅要懂设计,更要了解每一项工艺和每一种材质的特点。“工艺美术或许就是在‘限制’之中,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日复一日,沉静下来,就做一件事。”即使是在上世纪90年代行业低谷时期,钟连盛也没有想过离开这个行业。

年9月30日,钟连盛在北京珐琅厂内指导技师制作掐丝,(图片来自华舆)

年,曾洁从首都师范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毕业之后,进入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景泰蓝相关设计工作。“区别于同学快节奏的工作状态,这里能够潜心设计,静静工作,不慌不忙。当时来到这里,我是最年轻的员工,接触到的大部分同事都是师傅级别。”

从设计到制作成成品,这是曾洁感到最为满足的事情。她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工艺之中,更将流行元素融入到传统纹样之中。“这过程中有结合得好的作品,也有结合得不够好的作品,这促使我不断学习和改进,探索和创新。”

曾洁也在思考,传统纹样,传统技艺如何能够“流行”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