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皇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里面有什

参观过兵马俑的人,可能都很好奇为什么兵马俑中间会有一堵堵土墙,不能挖是不是因为其中藏着什么宝贝?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些土墙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护兵马俑的完整性,即“欲得其形,必承其重”。为了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兵马俑坑的建造过程说起: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将兵马俑坑看作是一座地下土木结构坑道式的大型建筑,简单说其结构是这样的:兵马俑坑剖视图以夯土隔墙和竖立的木柱作为整个地下空间支撑;在枋木和夯土隔墙上方用圆形棚木搭建坑道顶部,同时以草席覆盖棚木防止上方封土漏下;在坑道底部则以青砖墁铺。如此一来,就在地下构建起了一个高约3.2米的空间,其中用以放置陶俑和陶马。兵马俑坑

之所以采用这种建筑结构,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首先,数十道夯土隔墙的存在,可以有效的分散来自上方封土的巨大重力,防止坍塌造成的兵马俑损毁。2.其次,夯土隔墙的自然分隔,既可以形成不同军阵的单位分割,又可以防止庞大的地下军阵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3.最后,隔墙与棚木以及地砖,构成了一个完整封闭的地下空间,这可能出于秦始皇死后灵魂出游巡视的需要。接下来,我们看一些以上所说的几处关键细节:1.夯土隔墙夯土隔墙

这些隔墙并不是之前没有挖掉的生土墙,而是由人工用黄土夯筑而成,土质纯净,夯层厚度多在10厘米左右,有的夯迹比较明显。当然仅靠隔墙是不够的,所以在隔墙的两侧还需要竖立木柱,平均间隔1.5米,以及在隔墙顶部也有为了搭建棚木而特意开的土槽。

2.顶上棚木棚木

很多棚木因为被火焚烧的缘故,所以基本只留下了炭迹。这些棚木基本上为圆木,少数为方木,一般长度在8-12米左右,径20-40cm。有的棚木在其一端还有凹槽,可以与夯土隔墙上凸起的泥块相合,借以防止棚木的移位。

席纹而在棚木之上其实还覆盖了一层席子,用来防止细小的土渣漏进去。这些席纹是在当时翻开棚木上覆盖的硬土壳的背面时发现的,有粗细两种席纹,采用人字形的编织方式。3.青砖铺地席文和地砖这种用于铺地的砖基本上是青灰色,密度很大且质地坚硬,表面并不是光滑的,而是装饰了细绳纹。基本上有图上所示的四种规格,最大的一种长42cm,宽19.5cm,厚度9.5cm,一块青砖重达14.5kg。正是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土墙、立木、砖石、草席的保护之下,兵马俑才能如此完整,成为八大奇迹出现在世人眼中。总结:之所以不挖隔墙是因为没有挖的必要,毕竟它只是前人夯筑起来的土墙而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