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次进电影院,我结结实实感受到了惊喜:
竟然有人敢以兵马俑为主题做了动漫电影。
要说动漫故事,我们也见识过不少。大多数是依据已有故事再创作,又或者是二次翻拍。
它直接抛除了原先的路子,做了以兵马俑为主题的原创剧本。
甭说,为前人所不敢为,它着实够硬。
剧情上,全新的主题和原创剧本给足了人新鲜感。
视效上,还原细致肉眼可见。
关键是观众看完后,没有口碑两极,竟统一好评。
能把人的燃情勾到这个份上,究竟是谁有这么大能耐——
《俑之城》。
01
认真
废话不说,既然它来势汹汹,我们就得弄明白它底气在哪里。
在观看《俑之城》时,给我的第一感受是:认真。
这是一部无论看设计细节,还是故事内容,都充满了真诚的电影。
故事以生活在地下城中,生来就是杂役的蒙远开始切入。尽管身份从出生就被注定,他仍旧不服气的想要改变命运。
以“兵马俑”为主角,是我们从没见过的形象。
以历史题材为底色,又是我们最能“挑刺儿”的地方。
《俑之城》在细节还原上用真诚让人闭了嘴。
在“俑”的世界中,俑应当是什么样的?
既得有兵马俑的特征,也得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所以,外形质感上仍旧保留了陶土特质,审美上则更年轻化。比如,俑们受伤后并不会流血,损伤后也是拿泥土去修补。
而在,死亡设定上更是精琢细磨。pass掉了十几套方案后选择了瓦罐破裂的效果,也是呼应了兵马俑陶土的特质。
为了达到陶罐碎掉的完美音效,拟音师买了多个瓦罐,一个个将瓦罐砸到地上,才有了最终理想中的声音。
人物塑造完成,城市塑造更是一场硬功夫。毕竟,能不能体现历史感,全在城市建造的细节中。
一场戏,将历史感的情怀拉满。
电影中的吉祥物小宝灵感来源于西周的青铜器羊尊。
一条街景,走遍了全国博物馆。
青铜器-鸟尊,秦玉人,汉代青铜辇车,轮番上阵。
老板手拿王莽货币,脚边的摆设是汉代铜牛形缸灯,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小件也有友情客串。
细节控到连天顶都没放过,青铜纹样的图案。
坦白讲这个微小的细节,观众很可能察觉不到,但还是做到了完美,这是制作组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城市打造完毕,下一步就得是世界观的构造。
制作组想到了用星火虫升起在空中时,点点星火照亮世界来完成黑夜与光明的交替。既满足了对光明的需求,也充满浪漫的意境感。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它是一部以秦元素俑为主题的电影,但显然它不想局限于秦朝,而是将唐、宋各个朝代跨越时空相连。
很明显的野心展现于,女主史玉来自唐安城。不同身世,不同角色设定,史玉受伤后会流血,这一点也为之后的故事发展预留了伏笔。而在片尾彩蛋中,蒙远和九尾狐的对话,更是将宏大世界观的野心呼之欲出。
这样一部用细节堆砌的口碑制作,必然是幕后工作人员极具匠心和耐心的呈现。
制作花费5年时间打造的作品,小时渲染,个镜头,30支业内顶尖团队共同推荐。
所以这番诚意早就注定了它在上映后的口碑高涨。
毕竟,倾注真心的东西是无法掩藏的,尤其是观众越来越眼明心慧,注重品质的今天。
02
燃情
当然,再聊电影时,比起先究细节,更重要的是先看剧情。
毕竟,大多观众对一部影片的第一印象皆是来源于此。
比起已有原型或者模板故事的电影,《俑之城》在故事创作上也是一件难事。谁也没见过的地下城究竟什么样,在这里又该发生什么事?
比起侧重于感情线上的讲述,《俑之城》很厉害的放在了个人角色刻画上,即人物的成长与觉醒,包括爱情线都是催发他醒悟的关键因素。
蒙远虽不是人,但他的两次觉醒,却能令所有人达到共鸣。
蒙远从小就有一个愿望:
能成为锐士,成为大将军那样的人,能改变身份走向战场,对抗地犼。
这个梦想被出身阻拦,俑从被制造出那刻就已经有了身份与地位的区别。
但,蒙远不服。
他的偶像夏侯将军就是从普通人变成了英雄,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是蒙远的第一次觉醒。
这个觉醒,让他改变自己。
为了梦想,他出城捉拿地犼昆仑,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史玉。捉拿昆仑的道路自然险象环生,而蒙远也在这过程从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变成能拿起青铜剑和朋友并肩作战的勇士。
一边实现梦想成为了锐士,另一边也收获了甜甜的爱情,看似走向了人生巅峰,但,真相也在此刻被撕裂出一个缝。
地犼的入侵或许并不是一个意外,在蒙远跌入九尾狐仙境时,九尾狐曾告诉他,地犼们的灵石丢了,而这灵石关系到他们传宗接代的大事。
灵石为何丢,又丢去了哪里?
抽丝剥茧中,仅想证明自己也可以的蒙远再一次觉醒。这次,他从想改变自己变成了想改变世界。
如果,这世界并不是你最初看到的那样美好,打破了你最初的单纯向往与憧憬,而是充满了黑暗与私欲,你敢不敢用力打破?
至于后来成为锐士的蒙远发现了什么真相,我并不想剧透,这个反转留给你们走进电影院揭晓。
但,我想说,蒙远的每次觉醒都带着励志又燃情的味道。
从一个普通人的不服命运,再到一个平凡的人想要拯救世界。
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这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不是么?
03
“只有我能定义我是谁”
我爱这部片儿很大的原因就是,它“不服就干”的内核。
这一内涵直接就彰显在了海报上,海报上的话醒目又有力量:“只有我可以定义我。”
是一句呐喊,更是对不断加注在个体身上枷锁的反叛。
蒙远人生的起点,典型被定义了人生。
出生被打造成了杂役,按照世界发展的逻辑,他也该一辈子做个杂役供人驱使。所谓个人价值,都变成了一个笑话。
对,实现个人价值,在旁人眼中更像是一个笑话。
朋友看他横冲直撞,劝他放弃;锐士看他野心不服,对他奚落辱骂;就连打铁的老板都不愿意把剑卖给他。
这就是世界的规则,所有人也都遵循了规则。只是,所有人都忘了问一句:“我想要的是什么?”
蒙远敢问,所以他从被人瞧不起的杂役变成了拯救百姓的英雄。
这种成功是意外么?亦或者运气好的被上天眷顾?
这是他不屈努力的结果,外界给予他无数枷锁,他就打破枷锁,拒绝被定义。
其实,电影内核中比起“拒绝被定义”,我更被一个隐藏主题传递:“你选择怎么定义自己?”
即,你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电影中,蒙远坠入过九尾大师境两次,而这两次九尾大师都问了他同一个问题:“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次,满怀梦想的蒙远自然答到想成为锐士。九尾大师反问为什么,蒙远的答案有点模糊。
第二次坠入时,九尾大师的问题,蒙远给我更准确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他找寻到了生命的意义。
电影中最终BOSS在起点时和蒙远其实同类人,结局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命运分岔口就在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抉择中。
是在已被定义中郁郁寡欢,消沉待事,对世界充满戾气,还是心之向善,不断修炼自己?
这个抉择,更像是电影透过剧情抛给观众的问题。每个人的抉择都是基于内心所做的决定。
只是,一念之差,命运千差万别。
如何选择,可能无法轻飘飘的说句对错,但蒙远的成长是一个很赤裸的结果。
它赤裸裸的说,保持善良与不屈的精神,总能得到你想要的成功。
更赤裸的戳中了观众心中那份隐藏了不敢流露的对勇敢的向往。
毕竟,再也没有什么比一个普通人逆天改命,更能燃起观众一腔热血的了。
因为,那个平凡英雄的形象根植于每一个普通人身上。
蒙远像是一个缩影,所有普通人的缩影,它用实力反抗标签定义与枷锁,而我们每个人也皆不该被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所束缚。
《俑之城》只有分钟,但留给观众的感受却比这更长久。它就是这个暑假观影的必选之一,值得走进影院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