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汉陶俑艺术的特点

两汉时期,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国力强盛,民族统一,整个民族的气魄是雄健和充满活力的,所以展现在雕塑作品中,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艺术造型上以及纹饰式样上都表现出磅礴、恢宏的气势,张力十足。

像霍去病墓葬前的石雕,大多是因势造型,形倶神生,简单而不失小节;甘肃武威雷太的铜奔马构思之巧妙,将马那轻盈奔驰的动势完美的表现了出来,这在先前的艺术中是非常少见的;汉代铜镜上的装饰纹样也朝着自由奔放、雄壮饱满的方向发展。那么作为随葬之用的陶俑也会毫不例外的披上了时代审美的外衣,质朴大气,夸张、写意性都是汉俑带给人们最直观的体验。

首先,艺术视野的拓展,题材内容的多样化。根据考古发掘,两汉陶俑在题材上多是反映社会生活。汉代陶俑的题材选取,一改秦代较单一的艺术形象,在形象上更加的趋向多元化,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便在此时期出现。秦始皇兵马俑根据等级,多为将帅、骑兵、步兵等将官和士兵的形象,发展到汉代特别是发展到东汉,在保留秦代兵俑的前提下,出现了新的题材,例如男女侍者俑、歌舞俑、杂技俑等。除了马俑,多姿多彩的动物俑类也是此时期一个新的特点,例如陶狗、陶猪、陶鸡等形象,让我们禁不住联想到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

除与秦代相同的题材外,主要的题材变化是:由汉代早期的兵马俑、侍者俑逐渐转变为主要为墓主人提供精神享乐的说唱俑、乐舞、杂技俑和为其提供劳作的劳作俑等,更多的转向对描绘现实生活。西汉时期的陶俑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大多以军队仪仗的形式出现,还比较明显的带有汉承秦制的特色,但两者又并不是完全相同,诸如杨家湾兵马俑群;汉惠帝安陵与景帝阳陵,陵墓内陶俑的数量很多,以人物为主,陶俑的尺寸与秦代相比小很多。

到了东汉陶俑的题材进一步的扩大化,开始出现与东汉大庄园经济相适应的,并且带有一定场景配置的小型陶俑,如:奴仆俑、歌舞俑等,这种类型的陶俑多是带有一定场景出现并且主要以河南、四川的东汉墓葬显著。并且从东汉陶俑的代表作品中可以看出,东汉陶俑似乎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