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除了刀枪棍棒斧钺钩叉之外,用于抵御伤害的无疑就是士兵们身上那身重重的铠甲。然而铠甲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穿戴的,只有皇帝和军队才有资格如此配置。因此经常会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因为私藏盔甲被视为谋反,最后落得一个惨淡下场。
在古代,盔甲可以被视作是权力的象征,而且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从商周时期开始铠甲等。防御装备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在军队当中广受重视。而后来我们能从影视作品当中看到的铠甲,多半只是出于美观,所装配的并不是完全与当时的时代相吻合,而每个时代的铠甲,其实都有其深刻的时代烙印。
我国古代有据可考的铠甲,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战乱纷争无数,杂志冶铁技术在春秋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铁甲由此诞生,春秋时期的铠甲还较为简单,主要是用金属牛皮和藤甲编织而成。用于抵御青铜剑和弓箭的伤害。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的铠甲,这使我国的铠甲铸造技术得到提升,炒钢技术的应用也让铠甲的防御能力得以升级。
到了秦朝时期,铠甲制作更为精良。从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的铠甲。已经相对成熟,并且以皮革为主要原料,在士兵的前后都增加了甲片,铠甲呈现v字结构,主要是方便士兵们行走。而在胸前则是采用了能够辨别身份的红色头结,如果是普通的士兵,则只是简单的铠甲配备他们的铠甲相对较短,而且也不会有红色接头作为分辨物。毕竟当时的冶铁技术刚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还没有大规模的广泛应用,因此能够被运用在铠甲之上也实属不易。
到了汉朝时期,则是出现了铠甲的一个繁盛阶段,主要以铁甲为主。这一款铠甲的结构较为灵活,能够有效的保护肩颈,同时活动更为轻便,两晋时期的铠甲和东汉比较相似,主要承袭了高领和襟口有扣子的特点。
到了隋唐时期则是以南北朝的造型是作为主要样式,加大了对于下半身的防御机制。增加长度的同时也让整套开展更为华美壮观,也为后来唐朝的开展奠定了样式的基础。唐朝的铠甲比较注重实战操作的性能,并且由于承袭了前朝的各种铠甲样式,因此唐朝时期的铠甲也有多种不同的风格。
宋朝之际,由于经常需要与边境游牧民族进行抗战,因此他们的铠甲多半是比较笨重的用于步兵身上的穿着。主要用铁甲叶和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扎甲,铠甲的重量可达斤,相当于将一个人背在身上。虽然一直诟病宋朝积贫积弱,但是从这里可以反映当时宋朝的步兵其实战斗力还是相对较强了,否则背负着如此笨重的铠甲,也很难行军打仗。
明朝时期选择山文甲作为铠甲,制作精良,而且穿着也比较方便,加之明朝时期冶铁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明朝时期的铠甲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且为了适应铁骑兵的作战,他们也设计了相应的铠甲样式。
清朝时期的铠甲在影视作品中最为常见,主要是用棉或者绢等布料制成,在其上面镶嵌铁片,这样的铠甲穿着起来相对轻便但是由于是棉布等材料,所以抵御刀剑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其实,每个朝代不同的开甲变化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是否进行战斗的需求,以及不同时期铠甲铸造技术进步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朝代人们对于审美的改变以及为我们后世研究各朝的工业进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