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期视频,会产生一个误解,以为挖出来的陶俑都是完整的,其实完全不是,真相是出土的陶俑是一堆堆的残件和碎片。考古人员先要用水慢慢冲开泥巴,然后用专业工具小心翼翼地把一块块碎片从泥土里挖出来。
坑里没有一件完整的俑,全都支离破碎。据考证这都是项羽下令砸的。每次的朝代更替,对前朝的文物都是一场浩劫。朝歌,阿房宫,圆明园等等,都在战火中被抹去,令人痛心疾首。
墓坑里挖出来的残件,碎片由修复人员一片片拼接起来。后排的兵俑身上都发黑了,这也是项羽的军队放火烧的。
这俑整的像个人样了。是不是想起《木乃伊3》里的场景。
巨大的广场里全都是一排排正在修复的兵马俑。这修复难度和规模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奇迹。
修复完成的各种兵俑,会被放回墓坑原来的位置。
当坑里排满了被修复的兵俑后,虎狼之师就重现了。公元前年,嬴政正是指挥这样的骁勇之师扫荡六国,统一天下。
这是清理完成后的墓室。秦就是用这些兵马俑取代了之前恐怖的活人陪葬。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公元前年)4发布“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无论出于何种动机,这都是文明的一大的进步。
墓室犹如地下城堡,城墙高大厚实,墓室规整大气,可惜很多俑的头找不到了。
秦在商鞅变法后,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国力迅速崛起,组建起一支纪律严明而又高效的军队。但也正是因为秦的严刑峻法,导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也因此灭亡。由此之后法制被削弱,仁政被重视。
秦统一后仅14年即被灭国。如此凶悍的虎狼之师为何突然消失?巨鹿之战秦却要征用奴隶和囚犯来与项羽决战。
据考证秦亡时其百万雄师中30万在守长城,50万南下开拓疆土。史书记载因秦王暴政,秦军不肯回救。而另一种说法是嬴政有旨,边关守军不得回撤。我想秦始皇心目中的天下,高于他的皇权。
一排排兵俑手里都缺了兵器,史书记载秦子婴元年(公元前年),霸王项羽攻打秦军缺物资兵器,对始皇陵墓进行了洗劫,不仅摧毁了陵墓的地面建筑,还捣毁了兵马俑,搜走了所有的兵器和财宝。
历史越久,民间传说就越多,真相早已面目全非,正如马未都先生所言: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还好祖先有丧葬制度,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证物。也从另一个角度实现了古人永生的理想。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秦始皇从交通,文字,伦理等各个方面打破了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重重壁垒,实现了大一统,使这个国家受益至今。
这辆四匹马的豪车其实只是辆引导车,难以想象皇帝的马车会是怎样的气派?这套实物马车只是件复制品,复制花了八年。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开启秦始皇之墓,一睹神话。
真正出土的马车已遭损毁,无法修复,只留下一张照片。
因为无法超越,所以只能贬低。后世历朝历代对秦始皇抹黑从未间断过。或许是抹黑过了头,让我们产生许多质疑,譬如“焚书坑儒”的指责,当我们追究其焚了何种书,坑了哪些儒?发现书是各国自行的文字,儒是各国的巫师,占卜术士,这就容易理解这一行为的目的了。秦留下的长城、兵马俑、铜车马、度量青铜器等等无数的证据,让我们能在事实面前看到真相。
秦兵马俑登峰造极,无与伦比,用什么样词来赞美都不为过,每一件陶俑都是绝世的艺术孤品。之后的汉俑无论规模、形态,还是做工、尺度都与之相差悬殊。
插入汉陶俑图片以供对比,大小仅秦俑的三分之一,真心很low。秦汉相比,历史功过自由后人评说。
兵马俑一大震撼是生动写实的细节。无论是面部、耳朵、发髻、发辫、冠帻,还是服饰、衣纹、铠甲、腰带、带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二千多年前的工艺水准如此之高,令人难以置信。
兵马俑另一大震撼是宏大的规模。兵马俑博物馆分三大坑,一号坑就是规模宏大的兵马阵,但看不清细节。二号坑就有了单俑展示,可以近距离地面对秦俑。三号坑展现了完整的墓室,战马战车,各种兵俑摆放整齐。三个坑的武士俑有件,战车辆,战马匹。令人叹为观止。
嬴政以“三皇”之皇,“五帝”之帝,号称始皇帝。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将“天下”这个概念留存至今。这是一个超越国家,民族和人种的概念,正是这个概念让中华文明成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兼容并蓄的泱泱大国。
望着古人的背影,追寻历史。自秦以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无论怎样分分合合,统一始终是中国人矢志不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