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岁的秦始皇兵马俑,你们还记得吗

01

如果要问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可能会有不同的声音。

有人会说是从商朝开始,因为那是中国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也会有人说从夏朝开始,因为那是传说中中国第一个朝代。

但如果要问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什么时候作为一个统一国家出现的。

那绕不开的一个名字叫秦始皇,绕不开的一个朝代叫秦朝,绕不开的一个文化叫“秦文化”。

公元前年,秦王政完成了征伐六国的大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帝,史称“秦始皇”。

秦朝统一了文字,奠定了后来中国人“书同文”的基础:

秦朝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组建出中国第一个稳定的贸易共同体。

秦朝首用郡县制,建立起第一个集权国家。

秦朝还修建了万里长城,帮助后世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做了基础建设。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不管秦王晚年有过多少暴政,他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日后互相认同的基础,也让我们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绵不绝至今的那个。

所以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而这恢宏的秦文化,到了今天,则变成了西安近郊的种种世界遗产。

比如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

它占地面积56.25平方千米,约是澳门陆地面积的1.7倍,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与其说它是一座陵墓,倒不如说它是一座小山。

秦始皇陵因为无法做到无氧发掘还没开挖,可能一旦开挖,就会改变现在历史学上先秦研究的种种推论。可以说这座神秘的秦陵蕴含着巨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人文价值,只是还待人们发掘。

还有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千秋幸甚烧陶土,佣兵马,从雄武。

一并七千生栩栩,面颜无改,心声欲吐,豪气寒刀斧。”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现在已经发现的有三座,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多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

俑坑东端有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饰、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他们均穿短褐,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

在前锋部队的后面,是个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

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防止偷袭。

这支队伍设计精良,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当你站在他们面前时,有一种从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穿透而来的震撼感。

简直是一幅恢宏大气的人间盛景。

02而西安这座城市,从秦朝开始,也成为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也难怪,这里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是一块风水宝地。西安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拥有非常多文化资源,历史气息浓厚古风雅韵,但你去搜索网络中搜索西安,出来的却是不少负面信息。高价冒牌出租车、劣质低价游西安、古董小贩卖假货已经不算什么了,最夸张的这里竟然有“假兵马俑”。如果你从外地过来,不在西安火车站甩出两句陕西话,就一定会有“热心的导游”拉住你,问你“兵马俑秦始皇地宫去不去?!”他们会拍着胸脯告诉你这些景点绝对真实,而且还便宜,来西安就必须来这里。比如,世界八大奇迹馆,听起来充满了国际气息对吧,可等你进去就会发现这里的兵马俑竟然是彩色的,双眼皮和大腮红都极其出戏。再比如,秦陵地宫馆,名字听起来恢弘大气,可等你走进去你就知道这不过是个多平米的地下室。里面摆了大大小小的蜡像,中间凹下去的空地摆了个假的棺椁,周围放了一些迷你兵马俑模型滥竽充数。

他们甚至山寨了中国国宝四羊方尊,甚至还有英语翻译。但他们把“商代”,翻译成了“Business”: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那地方除了有假兵马俑,还附送古希腊雕塑和埃及建筑:

让人不忍吐槽。

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个问题是,这些景点对年轻人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大部分年轻人对这里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失去了年轻人的市场,旅游黑产更加是“宰一个算一个”,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相对来说,国外一些景点就做的就不错。比如日本熊本县,本来这里没啥存在感,一提到它就会想到《生化危机》,但因为他们旅游文化局强推了一个吉祥物“熊本熊”,让前去观光旅游的游客大幅增长。再比如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本来并不是太火热的旅游胜地,但因为《权力的游戏》中的君临城在这里取景,于是这座城市成为了“权游粉”旅行必打卡胜地,旅游产业成了这里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要推广一个东西,首先要把这个东西变成产品,最好变成有IP的产品。”这是我之前听一个大佬分享的时候说的,大佬是谁已经忘了,但这句话到现在我还记得。事实证明,这句话是对的,一个景点、一个地区、一种文化的推广传播都适用于这句话。毕竟传播是需要载体的,而每个时代,都有它最独特最高效的传播形式。现在,这个东西就叫数字化,产品化,IP化。03我一直感觉,之前整个社会的传统文化教育基本都是填鸭式的教育。回想一下,都是通过课本告诉你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有多么恢弘的建筑,有多么厚重的积淀等等,很晦涩,很抽象。当然,最近两年情况好多了,传统文化传播越来越具象和有趣,比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央视综艺《中国诗词大会》等等。枯燥的文化不再是说教,这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来讲,都是一件好事。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也是如此,如果有新的科技手段、新的传播形式能对厚重的秦文化进行新的演绎,就能赢得更多的市场,用市场的力量反哺文化的传播。9月24日,在秦兵马俑发现45年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0年大会上,秦陵博物院向腾讯授予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优秀合作伙伴”称号,双方还开启了秦陵数字化、秦陵年轻化、秦陵IP化三大合作,我很看好。首先,是利用数字化手段帮助文化传播。腾讯与秦陵博物院共同启动“数字秦陵”合作相信很多人观光人文景点的时候,都有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人确实是到了这个地方,但面前这个建筑有怎样的历史,有怎样的故事一概不知,与其说是建筑,不如说是一堆瓦砾。现在腾讯为秦陵打造了“数字秦陵”小程序,游客能通过小程序就可以获得实时的解说,历史、故事、知识应有尽有,建筑不再是枯燥的景点,而是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面。不仅如此,游客还可以在小程序上购买、导览、购买文创品,也可以利用VR与AR技术在线参观博物馆,这是一件想想就激动的事,人们不用出门,就可以近距离游览秦陵,身临其境体验它的美。其实传统的文化传播一直有三个大问题:第一,如何继承;第二,如何传播;第三,如何走进现代生活里。而“数字秦陵”小程序一次性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有个重要的点是,数字化的继承,在景区的载体上本身就是一种传播。而且也是现代生活的一种体现,真正融入了现代社会,人们能随时随地搜索小程序感受秦文化的熏陶,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然后,是用创意撬动年轻人的市场。有句话说“谁赢得了年轻人,谁就赢得了市场”。那么最懂年轻人的,自然还是年轻人,他们知道他们喜欢什么,知道当下最流行的语言,最流行的配色,而撬动这一块的力量就是创意。所以腾讯与博物院共同打造了NextIdea“俑无止境”文创设计大赛,充分运用年轻人的创意,为“秦文化”赋予更年轻、更富有时代感的表达,让年轻人成为传承文化的主力军。下面的这幅海报就是一个例子,墨镜、口香糖、棒球帽的元素让兵马俑看起来符合年轻人审美,这一幅画的传播力量要比一大段课本说教好太多了。

最后,用故事塑造秦陵IP。

有句话说,营销就是讲好一个故事,我很同意。今年是兵马俑发现45周年,在秦陵博物院监制之下,腾讯影业将出品影视剧《兵马俑传奇》,述说45年来,兵马俑发现和保护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对于旅游景区来说,故事的目的是要打造一个IP。IP是旅游景区的人格化赋予,它可以从抽象到具体,从概念到产品,从卖点到传播。比方提到乌镇,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小桥流水,《似水年华》,比方迪士尼乐园我们会自动联想米老鼠唐老鸭变形金刚,所有这些具备排他性独特性的内容都是旅游IP核心传播的内容。总之,秦陵就天然具有这样的竞争力,秦陵的未来,值得期待。那其实早在年,腾讯就和秦陵博物院联合签署了“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互联网+秦文化景区。在“寻迹始皇陵”小程序中,用户不仅能够便捷规划游览路线,还可通过立体地图、VR全景等功能“走近”兵马俑,透过屏幕近距离感受秦陵的壮美。还有《腾讯秦时明月手游》、兵马俑表情和小篆字体QQ个性化装扮、《企鹅寻俑记》系列短视频等作品,则将秦文化与时下流行的创意元素相结合,让年轻群体成为秦文化传播的助力者。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会催生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软实力。而新科技和古文物的碰撞出的火花,会使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也会催生技术的进步和革命,而且无论是秦陵,兵马俑,还是西安市,都可以在这次合作中收益,一举多得。我想,也正是这些新的传承形式,才能让年轻人在在恢宏大气的秦陵建筑中,在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中,找到过去五千年沉淀下来的独特与绚烂。让绵延了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真正地在更多的年轻人身上发光发热,生生不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