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土方法 https://m.39.net/pf/a_4790073.html央广网西安12月18日消息(记者雷恺)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但对于秦兵马俑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一直是众说纷纭。这几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院(UCL)组成的研究团队发表了有关秦俑生产模式研究的最新成果,这篇名为《秦始皇兵马俑生产、后勤与供应链管理的地球化学证据》的文章认为:秦兵马俑的生产采用了“多渠道供应”模式。“多渠道供应”意味着什么?这一研究成果又有怎样的价值?早期研究人员曾推测,秦兵马俑采用的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大量的秦俑手臂、腿、头和其他部位进行批量生产,陶俑各组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装,经处理后形成完整的兵马俑。为探索秦代手工业生产的相关问题,深入研究秦兵马俑的生产模式,秦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院开展合作,研究团队采用了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的分析方法,对秦俑一号坑内保存的文物藏品开展原位无损检测,获取其地球化学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部助理馆员杨莹介绍:“这次完全使用的是无损分析方法。这个X射线能够激发出检测对象表面元素的特征谱线,光谱仪把特征谱线的信号收集回去,然后再进行处理。因为不同元素的特征谱线是不一样的,这有点像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指纹。根据光谱谱线所处的位置,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元素,然后通过谱线的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了解这个元素的丰度有多少。”研究人员选取了秦俑一号坑后修复区内的28件藏品,包括19件铠甲武士俑、2件铠甲军吏俑、1件铠甲御手俑、2件圉人俑也就是养马的陶俑、4件陶马,其中18件陶俑带有陶文,许多带有“咸阳”和“宫”字字样。此外,研究人员还对2件排水集渗陶带圈、3块一号坑铺地砖和一号坑沉积土的剖面进行了分析,并和陶俑的分析数据进行对比。杨莹说:“因为X线荧光分析法还是一种表面分析法,它的穿透深度最多可能也就只有大概20微米。这种表面分析法对于这种表面没有颜料层和漆层覆盖的检测点是可以使用的,我们这次也是特意选取了这些点。因为秦俑表面有一些地方是保留有漆层和彩绘层的。但是这次研究想要了解的是陶胎的地球化学方面的信息,所以一定要避开留有漆层和彩绘层的地方。”研究发现,陶俑与铺地砖、陶带圈、沉积土的成分显著不同,这主要是陶俑原料中加入了大量的砂质羼和料,使得土料中的微量元素比例发生了变化。研究还发现,同一陶俑身体各部位的成分相近,而不同陶俑同一身体部位的成分具有明显差异。研究人员表示,这说明陶俑并不是模块化生产,很可能由不同的作坊独立制作。杨莹介绍:“通俗的解释就是,印证了陶俑确实不是像很早之前大家推测的大流水线的组装,所有的部位都是同一个生产单元把它生产出来,然后再把它组装起来,而是分成了很多不同的小的生产单元,小的生产单元负责陶俑从头到成品的整个制作过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