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射俑铜车马青铜仙鹤手办达人秦始

北京中医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77420.html

12月13日

《国家宝藏》第三季第二期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播

波澜壮阔的地下世界

演绎出了最鲜活的大秦雄风

盛唐雍容,秦业流芳

秦王朝一统天下,开宗正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地域文化上升为中华文化。秦文化尚武敢为,务实坚韧,“袍泽之情”穿过战火硝烟,其内涵被沿用至今,源于干戈,却不止于干戈。

节目中,沈腾、陈建斌、富大龙三位演员依次出场,分别演绎了跪射武士俑、秦陵铜车马、青铜仙鹤的前世传奇。

秦留下的丰厚遗产,是最能体现中华文明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文化符号。沉寂了两千年的兵马俑,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古朴沧桑。除了《国家宝藏》中亮相的三件宝物,秦陵地宫中还有哪些宝物,小编这就带你见识一下。

神秘的“手办狂魔“”,把他的珍藏都带进了地宫

秦始皇地宫,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引起考古界轰动。

秦地宫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目前我们还没有能力完全揭开秦始皇陵的真面目。

“手办”大亮相

节目中跪射俑大家想必大家一定都熟悉了,但是和他一起出土的立射俑大家知道嘛?

呈站立姿势的战袍俑,被称为立射俑,这是因为他们的身躯和四肢的形态,很像是一种站立射箭的姿势。目前兵马俑坑中共发现立射俑件,仅有1件发现于一号坑第11号过洞,其余件都分布在二号俑坑东部弩兵单元。立射俑属于轻装步兵俑,他们头绾发髻,身穿战袍,腰束革带,脚穿短靴,整个装束显得轻便灵活,身高都在1.8米以上。立射俑右脚横立,左脚向前斜出半步,双脚略呈“丁”字形(或者叫“丁字不成,八字不就”形),左腿向前微拱,右腿在后紧绷;左臂前伸举起,略朝下斜,手掌伸开,虎口向前;右臂弯曲,抬至胸前,手掌伸开,掌心朝下;俑头和身体微微转向左侧,凝视着左前方,神情机敏。陶俑的这种立姿身形和手势,应当为持弩发射的预备动作。《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向大臣陈音询问射箭的正确方法,陈音对答说“臣闻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右手发,左手不知,此正射持弩之道也”。这几句话所描述的射箭动作要领,恰好与秦兵马俑坑立射俑的动作基本相同。这些弩兵俑使我们了解到,秦始皇时代,弩兵的射击技艺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模式。秦代工匠在塑造立射俑的形象时,截取了战士操练时持弩拉弓的瞬间动作,使我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张弓持弩、奋力射击的联想。

除此,还有车兵俑、武士俑、军吏俑、骑兵俑、御手俑等。不得不说秦始皇真可算是一位“手办达人”!

还有彩色版哦!

图片来自秦始皇兵马俑数字博物馆

秦长剑

年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内出土了一批青铜剑,剑身长度86厘米,这些秦剑不仅长,而且很锋利。一些剑出土时毫无锈蚀,光洁如新,锋刃锐利。这些剑表面都呈灰黄色,组织细密,没有沙眼,而且剑身表面都进行了精细的锉磨、抛光,故极为平整光亮。

秦剑剑身长,剑柄也相对较长。秦俑坑出土的青铜剑,其剑柄长度多在17至20厘米。根据秦剑的长度、重量和技击实用功能推测,秦剑多数为双手使用或配合盾牌突刺使用;少数剑柄较短者应为单手剑,力大者可双手各持一剑。

秦国的青铜剑为何如此注重长度?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青铜剑在技击格斗中,首要功能是刺杀敌人,穿透对方的铠甲,至于劈砍、划拉则是辅助功能。相比同时期其他诸侯国的剑,秦剑平均长出近30厘米,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拥有更强穿刺能力的秦长剑帮助秦国一统天下,但这个秘密直到两千多年后才通过考古发掘被世人知晓。

石甲胄

人们在秦陵参观时,往往被兵马俑所震撼,而令人费解的是兵马俑中的士兵没有一个人戴头盔,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秦人尚武,不怕死,才会在战场上光头赤膊,不戴头盔。然而在年,考古人员在秦陵发现了石铠甲坑,出土的石质头盔,该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古代军事装备研究上的一个空白,也改变了学术界“秦代无胄(头盔)”的传统认识。

据介绍,石铠甲坑总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是迄今为止秦陵园城垣以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年7月至年1月,秦陵考古队对该坑进行试掘,发掘面积为平方米。令考古人员惊奇的是,这里有大量密集叠压的、用扁铜丝联缀的石质铠甲和石胄,其中石质铠甲约87领,石胄约43顶。它们的出土,为研究秦代的甲胄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尤其是石胄和马甲的出土,更是秦代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从而改变了秦人不戴头盔的说法。

通过专家实验,手工加工一件平均有片的甲衣,以每人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计算,需要工时—天,也就是说,制作一件甲衣,需要一年的时间。而陪葬坑内的铠甲和甲胄用到的甲片总数超过万片。

秦铜甬钟

秦铜甬钟通高27.10厘米,甬长8.70厘米,直径3.95厘米,出土于秦兵马俑一号坑。长甬,甬中空。甬中部有弦纹一道。旋作半环形,钲间饰蟠螭纹,内壁光素,制作规范。甬钟发现与兵马俑一号坑的指挥车上发现过完整的鼓迹和铜甬钟,是将帅掌握金、鼓用来指挥作战的。铜甬钟反映了秦代军队建制和军事制度。

看到这里,你们一定以为秦皇只知道征战沙场,但是秦始皇的业余生活也是挺丰富的!

秦乐府钟

年2月出土于秦始皇帝陵园西侧内外城垣间的飤官遗址,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乐府钟为青铜所铸,带有鼻钮,纽上刻铭“乐府”二字。通高13.3厘米、两铣间7.2厘米、鼓间5.8厘米、舞修6厘米、舞广4.8厘米。此钟器形完整,长方形纽,泡形枚,内壁有音脊4个,前、后壁左、右侧鼓各一。

秦乐府钟证明秦代已经设有乐府机构,秦乐府钟的花纹基本完整、清楚,充分显示了秦代高超的青铜冶铸水平和工艺水平。

石博茕

值得一提的是,在秦始皇帝陵众多文物中有一件小玩意———石博茕,这枚石博茕出土于偏殿,与今天的骰子十分类似,有14面,每面都刻有一个字。据专家们推测,正殿为秦始皇灵魂的主要居所,而偏殿则为其灵魂的休闲娱乐场所。石博茕应为秦始皇娱乐玩耍之物。但14面的骰子到底如何来玩呢,又如何演变成今天的6面?目前还是个谜。对“文物感兴趣的朋友,多研究研究,争取帮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历经多年的秦始皇帝陵,在《国家宝藏》这款节目上大放异彩,激起了我们“老陕人民”的荣誉感,我们和这些“沉默的将士们”相互陪伴千年,站立在三秦大地上。希望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好好爱惜我们的文物哦,因为,它既是“千古一帝”的“手办”,也是我们“秦人”世世代代守卫千年的职责所在!

来源:西安XIAN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