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一世界,一佛容万物
一一马培童先生彭城焦墨画的精神溯源和艺术探索
一个画家的一生就是不断探索、寻觅的过程!上下求索创作的精神源泉;孜孜不倦地筛选创作的题材和表现的对象;用精竭虑地完善自我的艺术表达方式。当这三者达成完美统一的化境之时,这个画家才能脱颖而生,化茧成蝶,这就是马培童先生和他的彭城焦墨画的精神溯源和艺术探索之路。正如著名文化策划人艺术百家总监张文一先生所说:"马培童先生用自己创造的彭城焦墨刻石皴写出了中外石窟艺术的神韵,独树一帜,闻名天下!系列作品象征着中国焦墨画艺术又一个新轮回的开启!也标志彭城画派的新语言一一彭城焦墨画,彭城刻石皴,既走出徐州,走出江苏,也走出了中国!还标志彭城画派的焦墨刻石皴法己荣入中华优秀文化的谱系!"
一一马培童先生彭城焦墨画的精神溯源
自从接触到画家马培童,我每每打开他的画册……
浮现在眼前的映画总是;莫高窟的彩塑;永乐宫壁画的众神;秦兵马俑和汉画像石;吴哥窟的微笑的高棉和阿普萨拉。这些时空相错的画面,仿佛被一条线串联着。冥冥之中,元代的周达观、法国人伯希和、现代的常书鸿、张大千、抑或是马培童都不期而遇,走过了同一条探索之路。
由汉武帝开拓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串联起的不止是商贸之路,而是宗教传播、艺术交流、精神传承之路。
这条线就是丝绸之路,这条路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精神之路。这也就是马培童的精神溯源之路,西来的佛法,东土的宗教,真腊的吴哥。在马培童先生的焦墨画中融汇贯通、潜移默化。
在马培童先生蛰伏、探寻的十多年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他的绘画精神源头,那就是从宗教和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的哲学思想,从下面的图片里,不难看出马培童先生彭城焦墨画的精神源头和溯源脉络:
莫高窟彩塑、壁画
云岗石窟
龙门石窟
永乐宫壁画
吴哥窟
一一马培童先生彭城焦墨画的艺术探索
人们的一切行为,皆受思维的驱使。一位画家的成功,皆因创作主旨的确立。马培童先生在自已彭城焦墨画的精神溯源完成后,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其艺术探索。
首先,马培童先生的艺术探索,首先在绘画题材上选好立足点,找准突破口。当今中国画画坛浩如烟海,成千上万的专业画家被淹没其中。究其原因,囿于传统、循规蹈矩、不知所云、千人一面、万画一律。马培童先生的艺术探索从画什么?怎么画?这个命题上,苦苦寻觅突破口。
首先是画什么。他选择了焦墨画,他拜当代焦墨画大师张仃为师,汲取焦墨画大师的艺术营养,他的焦墨山水画技法日臻成熟。如果照此下去,马培童先生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功,于是他开始了自已的破茧之旅。三赴吴哥窟,潜身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永乐宫壁画,秦兵马俑、汉画像石都留下了他探索的足迹,从而确立了他的焦墨画以石造像、彩塑、壁画为主要题材的创作方向。正如艺术评论家张维生所言"马培童先生的焦墨绘画作品,无论是《吴哥窟系列》还是《秦-汉兵马俑》系列,都体现出了这一点。一个画家没有自己的理论积淀,没有创新独到的精神世界,一味重复古人,模拟他人,只能成就卖油翁式的熟练与匠气。有个性才能有自己!有创造才是艺术发展的生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造就了价值性!
当找到了"画什么"的突破口以后,"怎么画"成为马培童先生亟待解决的技法问题。对此文化名人杨世明先生作了最权威的诠释:"作为做新闻工作一辈子的我,深知从事书画作创作不容易,也深知能为中华文化谱系添上一笔一画更不容易!徐州沛县画家马培童先生在创作“吴哥石窟焦墨组画”中,从汉画像石“以刀斫石”的文脉中得到灵感,探索出“刻石皴法”,为中国山石画法“添一皴法”,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