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了两千多年,荆轲刺秦王是虚构小说

(文章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所谓轰轰烈烈,虽然不幸失败,但名留青史。

然而细读,疑点太多,经不起推敲。《战国策》本身就是本野史,尽猎奇之能事,而《史记》在这件事上基本和它相同。

首先荆轲是田光引荐给太子丹的。而田光是太子丹的师傅鞠武推荐给太子丹的。

田光自己说:他和荆轲的关系,燕国人没有不都知道的。这句话就道出了田光和荆轲当时名气非常大。

田光自称“节侠”,有节操的侠客。而荆轲也是有名的侠客,难道这么大的名人秦国会不知道?

那么荆轲亲自去见秦王就会引起秦王的高度警惕。

然后荆轲去劝说了秦国亡将樊於期,借他的头迷惑秦王,樊於期竟然答应了,自刎而死。

理由是樊於期的家族都被秦王杀了,荆轲借此为樊於期报仇。

然后太子丹求得徐夫人匕首,并淬毒,用活人做实验,见血封喉。“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接下来就是荆轲和十二、三岁就杀人的秦舞阳一起上路了。

在易水旁为他们送行。这个送行搞得有点高调,太子丹和大臣都穿戴白色,白色服装是丧礼的服装,表示他们一去就可能不复返。

而更高调的是著名音乐艺人高渐离弹“筑”,荆轲随着音乐唱歌。士人都哭得稀里哗啦,然后一起合唱。

这么高调的送行,难道不怕秦国的探子知道吗?搞行刺应该暗中进行,越低调越好,不能让敌国有一丝疑虑。

接下来见秦王。秦舞阳就吓得变了脸色。而荆轲却神态自若。

献上督亢地图,而“图穷匕首见”,表明匕首藏在地图中。

难道秦国的保卫制度这样松懈?敌国自带之物,亲自献给秦王,秦国都不检查吗?何况是一尺八寸长的匕首。

而上文说是淬了毒,见血封喉,那何必用匕首这么明显的兵器。古人都长发,戴发簪,发簪一头是尖的,淬了毒,一样见血封喉!

然后秦王的袖子被荆轲抓断了,这袖子也太矜贵了,或者质量不好吧。

秦王拔剑不出,但根据兵马俑出土的剑,全长基本在90厘米左右,包括了剑柄。也就是剑锋的长度只有不到75厘米。

75厘米很容易拔出来,除非青铜剑生锈了。

而他又不要自己打仗,最多戴把短剑就好了。青铜脆,长剑容易断,秦王不会戴长剑,戴在腰上也不方便。

这时候秦始皇绕柱子跑,殿上慌乱,而殿外的卫士倒是很镇定,因为没有命令,不能上殿。

秦国的宫殿守卫制度史书没有详细的交代。

但是汉承秦制,《汉书·东方朔传》“时,(东方)朔陛戟殿下,辟戟而前曰……”

从东方朔传可以看出,东方朔当时是持戟卫士,没有汉武帝的命令,照样上前。

如果按《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显得秦始皇是白痴,秦国的宫殿守卫制度更是白痴制度。

大殿上都乱成一锅粥了,卫士们还木头一样没动静,理由是没有接到秦王的命令。

然后太医夏无且用“药囊”投中了荆轲,秦王有喘息的机会。

大臣们叫秦王“负剑”,负剑是背剑,把剑背在背上,或者扛在肩上,秦王就把剑拔出来了。

然后荆轲投匕首不中,秦王一个人就把荆轲搞定了。

最神奇是后面,高渐离为荆轲报仇,再刺杀秦王。

秦王喜欢听“弹筑”。

所以把高渐离弄瞎了,召他弹奏,但是高渐离把筑里面灌了铅。

用灌了铅的筑去扑杀秦王,结果没扑中。

筑是和古琴相似的乐器,要把里面掏空,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都灌铅了,发声就会很闷,别人一听就有古怪。

何况眼睛瞎了又怎么知道秦始皇的具体位置,离他到底有多远?

总之《战国策》和《史记》在荆轲刺秦王这件事上没有可信度。也许有荆轲谋刺秦王这件事,而细节不会是这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