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也是一个辉煌强盛,又无比短命的王朝。如今秦朝早已消失在历史中,但秦朝的文化遗产却流传到了后世,其中最独特的当属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打造的一个奇迹,它承载着独特的中国文化。兵马俑坑里大概有九千个栩栩如生的兵俑,最特别的当属其中一个绿脸兵俑,至今专家依旧未对其给出确切的解释,而且此兵俑至今从未在国外展出过。
01兵马俑的发现
年,陕西临潼县的几个农民在打井时,意外发现了一个陶制人头。村民们不认识这些东西,以为是庙里遗落的神像,就赶忙对其烧香跪拜,生怕惹怒神灵。在祭拜完陶人头后,村民们又开始了打井作业。
不过村子里发现陶人头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十里八乡,这时有一个水保员来检查打井进度,他就是房树民,他在仔细地观摩了陶人头后就急忙对村民说:“这个井暂时不要再打了,挖出的陶人头很可能是古文物。”
之后房树民就给县文化馆的人打了电话,文化馆的在经过鉴别后确认村民们挖出的陶人头就是国宝,并迅速联系了上级部门,展开了发掘工作。
村民们偶然发现的兵马俑属于如今的一号坑,之后专家又在一号坑的东北方向发掘出了二号坑。两年后,专家又在一号坑西北方向发掘出了三号坑。
三个俑坑加起来有个陶俑,其中一号坑最多,有多个,二号坑有多个,三号坑有68个陶俑。
兵马俑坑里的的每个兵俑都是人身等比大小,其平均身高都在1.8米以上,最高的陶俑能达到两米多。兵俑大多手持青铜兵器,因为在地下埋藏千年,兵器并未遭受氧化,在发掘时依旧光亮如新。
俑坑里的每个兵俑都富有生气,活灵活现,他们有的是排成方阵手持长戈,有的是立于战车蓄势待发,有的手持弓弩的跪坐阵中,共同构成了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阵列。
02兵马俑的颜色
如今的兵马俑外观看起来都是灰头土脸的,其实他们的身上原本是有颜色的。
在考古人员刚刚发掘时,每个兵马俑身上都有独特的颜色。但可惜的是兵俑表面的颜料在接触到外界氧气几十秒后,就迅速氧化掉了,脱落成了如今的泥灰色。当时的专家也没有能力阻止颜色的脱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陶俑变成灰头土脸的样子。
《国家地理》杂志经刊登过兵马俑外表颜色复原的图片,上面的士兵衣服颜色各异,看起来五颜六色的,一点也不像人们印象里秦朝军队的样子。
在很多影视作品里上,秦军士兵总是身着统一样式的黑色盔甲,手持长戈,迈着整齐地步伐,各个面带杀气,给人以十足的压迫感。
其实秦朝初建时,军队士兵并不是整齐划一的。由于士兵都是从各地征召来的,穿的都是自带的衣服和装备,国家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统一打造衣服装备发给士兵,所以兵马俑每个士兵身着不同颜色的衣服是很正常的。
俑坑里并非所有的兵俑都没有留下颜色,在俑坑里跪射弩兵俑方阵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绿脸弩兵俑。这个兵俑的头发和眼睛部分都是普通的黑色,但面部却被涂成了绿色。他置于其他的兵俑中间,显得尤为突出。
为什么这尊兵俑的面部会是绿色的呢?对此很多学者提出了猜想。
03兵俑绿面之谜
有的学者推测,绿脸兵俑很可能出自一个色盲工匠之手。秦始皇召集了天下各地的工匠制作兵俑,难免会出现几个色盲,在上色时会挑错颜色。
也有学者推测,绿脸兵俑很可能是出自工匠个人的创意,这位工匠在染色是故意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故意将兵俑染成了绿色。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经不起推敲,兵马俑是给始皇帝建造的陪葬品,如此重要的工程项目每一个环节自然是慎之又慎。在每个兵俑上都会刻有制作工匠的姓名,在完工后还要进行反复检查,如果是工匠有意或是无意地打造出不合格产品,工匠和兵俑自然是都不能再留下了。
相比于前两种不靠谱的推测,学者给出的另外两种推测就比较合理一些。
有学者认为绿脸兵俑在军中是有特殊的地位的人,是负责祭祀的“军中傩人”。所谓的“军中傩人”指的是军队里主持祭祀活动,带领全军的人,可以将其当成军中的巫师。
“军中傩人”祭祀的传统自周朝时就有了,秦朝很可能继承了这种仪式,也在军中设置了巫师。既然是巫师,那自然就要在打扮上区别于普通士兵,把脸涂成特别的绿色也就很合理了。
还有推测认为,绿脸兵俑脸部原本不是绿色,只是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年,出土后颜色出现了氧化,才变成了绿色。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绿面兵俑脸部特殊颜色的谜团,依旧还要专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为了更好的保存这尊珍贵的绿脸兵俑,国家已不允许其对外展出。其他某些兵俑总是会时不时走出国门,向世界人民展示“大秦风范”,但只有这一尊一次也没有走出国门,唯一一次外出展览还是在台湾。
04结语
发掘兵马俑时,由于科技的落后和保护工作的不到位,导致很多兵马俑永远地失去了斑斓的色彩。如今的始皇陵依然还未发掘,将来如果不是必要的话,还是让它永远地在地下沉睡吧。
如今的人看着整齐划一,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依旧可以感受到当年秦军磅礴无比的气势。他们见证了辉煌地秦朝,历经了沧桑的时光,他们不止属于今天的世人,更属于我们的后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