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秦始皇,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他,但秦始皇的形象却各不相同,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功勋卓著。既然有人夸奖他,肯定有人反对,比如司马迁就说他贪得无厌,是个暴君,也有人说他心狠手辣,喜欢惩罚别人。
说到兵马俑,就不难联想到秦始皇了,因为现在出土的兵马俑,几乎都与秦始皇有关。凡是有幸参观过兵马俑博物馆的人,无不为之震撼。数量之多,种类之多,超乎想象。这么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让人不禁怀疑,这是不是兵马俑,还是秦始皇真的那么残忍,把活人烧成了陶俑?
1、褒贬不一,功绩卓著
秦始皇,字“嬴氏”,原为殷商大臣“恶来”之子。13岁即封为秦国国王,后又由著名的宰相吕不韦代管,因他年轻,所以朝堂上的事都是吕不韦一手操办的。直至二十一年后,嬴政才脱离了吕不韦的控制,开始处理政务。
在他独立掌权后,任命了几位颇有谋略的大臣,包括李斯在内,开始推行统一战略,企图统一六国。从公元前年到现在,一共用了十年时间,统一了六国,开创了大秦帝国的新时代。六国覆灭,“王”一词还不能让他满意,所以他给自己起了一个绰号,自称“皇帝”,所以我们后来就知道了秦始皇。
不仅仅是从“王”改为“帝”,还有很多地方都有了新的变化,比如说皇帝自己叫“朕”,其实就是秦始皇一手策划的。同时,他还致力于政事,开创了一套新的政见,推行了一套集中制度,对朝中的官吏与地方官进行了细致地区分。而秦始皇也没有停止自己的征战,在征服了百越之后,又在战场上开辟了一条水道,为以后的战争和交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后来,他又做出了一件让后人闻风丧胆的事情,那就是他为保卫北方边疆百姓和百姓的生命财产,不惜花费数百万的时间,在关隘上建造长城,以抵抗北方的入侵。于是,就有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
但是无论是战争,还是运输,都可以说是造福于人民,可是随着百姓重心的转移,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物价飞涨,百姓根本负担不起。后来又发生了焚书坑儒的事情,很多文人墨客都很失望,而阿房宫的修建,更是花费巨资,奢侈到了极点,让人无法理解。但最令人费解的是,他继位后不久,便开始修建秦始皇陵。
2、秦始皇陵,王宫
在封建时代,提到死者,提到坟地,都是一件很晦气的事,但秦始皇并没有在意,而是在这里建造了很多的陵墓。仅仅是一座陵墓,就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历史,每年修建的人数达到了70万。
这座陵墓占地面积不小,内部装饰极为奢华,不仅有基本的装饰,还有铜顶、河流、湖泊、日月星辰,虽然是陵墓,但却布满了机关,应该是为了防止后人打扰。由于它含有剧毒的水银,所以到现在考古工作者都不太愿意去挖掘,同时,我们知道得最多的就是兵马俑了。
3、“兵马俑”的真实面目
按照历史上的说法,秦始皇陵建成后,就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士兵被安放在墓穴里,一直到皇墓建成,才把这些士兵和秦始皇安置在一起。与秦始皇一起下葬的陶器,并没有放在秦始皇的陵寝附近,而是在附近的墓葬中,发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墓葬,数量之多,足以说明这些陶器的数量。
项羽入侵关中,摧毁了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摧毁了大量的兵马俑。直到80年代,秦始皇陵东边的兵马俑被考古学家挖掘出来,使其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些陶器,有的残缺不全,应该是被项羽给毁掉了,而保存完好的陶器,则是根据真实场景、神态、动作等等,从衣着、装饰品上,就可以判断出他们的职业,比如步兵、骑士等等。
一千多个兵马俑,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模一样的,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以那个时代的雕塑水平,是不是真的能做出这么精致的兵马俑?于是,一些人就开始大胆地猜测,难道秦始皇陵中的陶器是用活人做的?要知道,在上古时代,的确有过随葬品,可是这么多的陶罐,如果真是用来做陶器的,那就太残忍了。
为了验证这一点,考古学家们对这些陶器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最终发现秦始皇陵出土的陶器并非真正的陶器,而是由泥土制作而成,而且从陶器的残缺程度来看,这些陶器并不是真正的实体,也不可能存在活人。不得不说,古代工匠的技艺之高超,竟然能将一个人复刻成一个栩栩如生,在那个没有任何精密仪器的时代,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每个人都是这样,被人吹捧,被嘲弄,但无论怎么说,只要是事实,都是正确的。对秦始皇的看法,也是如此。无论他在建造长城上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但至少保证了他的子孙后代的安全。秦始皇陵的建造,耗费了无数的人力和财力,花费了无数的心血,也许那个时候,他还不能完全地明白,但是对于我们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文明,却能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