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热的应该就是
电视剧《大秦赋》
作为读过小说看过前三部的小编来说
对系列终章的《大秦赋》充满期待
第一集一上来就是让人大呼过瘾的
秦赵的两军对垒
相信看过前三部的小伙伴都知道
战争场面是这个系列的重头戏
相比于前几部这一部在场面设计上
对秦国的军阵更为考究
今天,小编就结合
秦兵马俑和此前T23探方的考古发现
和大家讲讲秦国军阵
我们知道古人“事死如事生”,虽然秦兵马俑是冥卫,但是它们起的作用就是拱卫皇陵,所以通过研究兵马俑,能够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昔年秦国的军事部署。
通过现有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整个军阵前三排,它们身着轻装,基本上都是弓弩手。
这也是秦军接战的第一个阶段——弓弩迎敌。
这个其实在古代大军团作战中不足为奇,早在古希腊战争时期,我们就看过,第一轮先掷矛杀敌。比如,古希腊雇佣军在与波斯国王阿尔塔薛西斯军队作战时,曾因未能首先投入射击部队接敌蒙受巨大损失。
在电视剧中,曾有这么一段,吕不韦评价秦箭:统一大小重量、分段铸造,最为符合战争需要。
在T23探方考古中,就曾经出土过一个相对完整的弓弩。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电视剧中对秦弩的还原度非常的高。
当短兵相接时,前排的弓弩手会向阵中或两翼疏散,南北两边(第1、第11过洞)有面朝外的甲士各人,采取的是守势。
他们身后是面朝东侧(正面)的持武器的弓弩甲士,既可以面向正面作战,两侧一旦有减员也可以迅速补充上去。
接下来就是数量最多的正面步兵部队,它们的常用武器基本是剑、盾、戟(戈、矛)等。
剧中长戟和秦剑
对比一下秦盾,可见还是很像的
接下来就是各种军吏服饰的考证
剧中将军王龁对应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将军俑(高级军吏俑)。从已出土的秦俑中我们可以看到,将军俑头戴双尾鹖冠,身上铠甲为彩色鱼鳞甲,细小规整。双肩及前胸后部有花结,类似于现代军官的肩章。
将军俑(高级军吏俑)
再看剧中的秦军百夫长李夫,他的头饰为板帽,且中间有一条棱,此为“双板长冠”,参考的应该是中级军吏俑。
铠甲或为带彩色图案花纹边饰的护胸甲,背部没有护甲;或为铠甲的前后摆平齐的带彩色图案边饰的鱼鳞甲。配备兵器为剑。
一般的步兵,对应的就是俑阵中数量最多的武士俑
接下来,就是军阵中的重器——战车。
根据目前考古出土资料来看,马镫在中原大规模运用应该在南北朝左右,因此战国时期骑兵多以轻骑兵为主,冲击战阵的工作还得是由战车来完成。
据文献可知自商周以来,一“乘”配属战斗步兵数量有7、22、72人。不过根据一号坑的情况来看,每乘战车配备人数都不相等,尤其是后排16、20、24人都有。可见,秦国在战车配置上不是一成不变的。
根据《孟德新书》的说法,攻击时战车前据一队人,左右角各有一队呼应,看起来像一个“品”字形包围战车。防御时,四个角各有一队,像是一个“十”字形。
不过《孟德新书》是东汉成书,与战国时期相距已久,而且根据一号坑的排列来看,秦人的布阵似乎更为随机应变一些。
遗憾的是,一号坑中战车遗留少量遗迹。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