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60分)
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会让我们由衷自豪地说一句:“这很中国!”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这样的建筑很中国;兵马俑惟妙惟肖,“铜奔马”飘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伟,这样的艺术很中国;一道白色闪电穿山而过,向晨光问好,与晚霞拥抱,这样的速度很中国;小巧玲珑的小笼汤包,皮白肉嫩的盐水鸭,鲜香麻辣的辣子鸡,这样的美食很中国;若有战,召必回,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的守护很中国……
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人物或场景,会让你觉得“这很中国”?国庆期间,恰逢你所在的学校迎来一批前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请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写篇发言稿,和他们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写篇发言稿,和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分析材料。材料主体内容是五组排比句,谈一些东西“很中国”,由此提取关键词“建筑很中国”“艺术很中国”“美食很中国”“速度很中国”“守护很中国”。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分析,“很中国”即具有中国特色意思,可以理解为很有中国范儿,这表示对祖国母亲的赞叹,是一种自信与豪迈,是对日新月异的祖国的各方面的肯定。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发言稿,和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这是命题的核心所在,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来游学的外国学生”属于泛指。学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则是材料中提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很有中国范儿、能让人自豪的一系列事物。写作时可以用材料里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理解的有代表性的其他事物。比如家国情怀、舍生取义、和而不同等优秀传统文化。总之选材立意范围都很广。成文时可组合立意,也可以单写一方面。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理解的“很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1.患难与共、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很中国
2.同气连枝、以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风范很中国
3.气势磅礴、“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的伟大抗疫精神很中国
4.强的国、富的家,有一种自豪,叫做,这很中国
5.材料中的5个关键词“建筑很中国”“艺术很中国”“美食很中国”“速度很中国”“守护很中国”都可以作为立意方向。
例文
我可爱的中国
----这些东西“很中国”
亲爱的外国青年朋友们:
我是高三学生李明。欢迎你们来到中国,来到我们的学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礼仪之邦的一员,我掩不住内心的喜悦,向你们介绍我可爱的中国。就让我从几个“很中国“的“关键词”开聊吧。
来到中国,你们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