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水赋火爆全网被大赞的中国艺术史,

去年端午,河南卫视的一曲水下舞蹈《歧》播出后,瞬间火爆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艺术的绝美。

只见水中的仙子拂袖起舞,拨裙回转,水随舞动。

真的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这段国风舞蹈,全程在水下表演,一共秒,完美地演绎出了洛神之美,引无数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而这段舞蹈的灵感正是来源于中国有名的《洛神赋图》。

提到这幅图,那可是大有来头,据说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文章画出来的。而关于这幅画的来龙去脉在《大话中国艺术史》这本书中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本书的作者是国内头部艺术科普自媒体“意外艺术”创始人意公子,他致力于向大众科普艺术的历史、溯源,让更多的人看见古往今来的美好作品。

他的书籍主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更容易接受,比如这本《大话中国艺术史》读来完全不觉得枯燥,反而相当有趣。

01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艺术,生动有趣

故事永远不缺观众,这点放在哪里都可以适用,你讲长篇大论没人听,但你一旦说故事,那大家可就听得津津有味,所以大家都喜欢去听评书什么的,因为讲评书的就靠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比如在讲《洛神赋图》时,意公子以爱情故事作为这幅画的主题。

讲的是在公元年,31岁的曹植在经过洛水是,停下来休息,在那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美女,这个美女就是洛水女神“宓妃”。梦到美女不稀奇,稀奇的是曹植在梦里和宓妃谈恋爱了,奈何人神殊途,最后不得已只能分手。

失恋的曹植将自己的这一经历用文章《感甄赋》写了下来,由于文采飞扬,爱情故事写得太好,顾恺之见了甚是感动,说一定要把这段唯美的故事用自己的画笔画下来。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顾恺之用画笔代替镜头,为我们导演了一场史诗级的爱情电影。

用意公子的话来说是这样的:“要是魏晋那时候有票房记录的话,我敢打包票,这《洛神赋图》绝对是票房第一,大众评分破9,并且随随便便就能冲进影史前名的一部作品。”

毕竟“编剧”兼男主是曹植,导演是才绝、画绝、痴绝的东晋画家顾恺之。

还有说到李白的《上阳台帖》,直接说的是这是一个遇到职场危机的中年人,在失意的时候写下了这篇一生中唯一一篇字帖。

看李白的诗,我们觉得他生性狂妄不拘,洒脱,但是他很有事业心的,他也曾想要在朝堂上面施展自己的抱负,奈何一直没有等待机会,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无人引荐。好不容易在中年等来了一个职位,却是待在皇帝身边,在有宴请或者娱乐活动的时候,给皇帝写写诗文,供人娱乐。

怀才不遇的李白才会在失意之时写下“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状可穷”,一共才16个字,加上他后面的落笔“十八日,上阳台,太白”也统共25个字,虽然字少,但是不可否认李白是个书法家。

02用人生阶段来细说艺术,深刻难忘

人的一生,我们会用不同的阶段来描述,婴幼儿期、孩童期、青年期、成年期、中年期以及老年期,不同时期对应不同的年纪,而不同的年纪特征又不一样。越到后面,人会越成熟,越明事理,阅历也会越丰富精彩。

这样的特色意公子用在了中国艺术的发展上,读起来也毫无违和感,只想说形容的真是太贴切了。

一个东西从无到有,肯定会经历很多阶段,而不同的阶段有不一样的故事,来看看意公子对艺术发展的形成做的总结。

把陶器时代和玉器时代比作好奇与恐惧并且的婴儿期。

它们的发现是场美丽的意外,我们知道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为了做记号,发明了很多做记号的标记,随着他们的农业越来越发达,收成已经多了起来,如何储存是个问题。当他们发现湿土在被烧后变得硬邦邦的,就想出了可以用泥土做出自己想要的器皿,用来装东西。

后面还发明了在器皿上作画。

青铜时代是孩童时期的探索期。

玩泥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好奇了,当他们观察到有种东西在高温之后融化,低温时凝固,他们仿佛又发现了新大陆,矿石被他们发现了。

他们那这种矿石铸剑、铸鼎、铸日常的用品,后来才有了一场讲究的宴会上会出现各种造型和用途的青铜器。

曾侯乙编钟就是那时的产物。

另外还将秦汉的艺术比喻成青春期的第一次成熟,介绍了秦陵兵马俑和T形帛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兰亭集序》和《洛神赋图》,壮年期的《五牛图》,不惑之年的《韩熙载夜宴图》。

这些艺术的发展,从泥土到铜器,再到布,纸,图案也是越来越精致,颜色也是越来越丰富。从当初只为了简单的记录,到后面的求真,到到后面的表现思想,都是一代代艺术家精神上的进步。

从这些艺术上的发展,也能看出时代的进步。

03抽丝剥茧分析作品,清楚明白

对于艺术,我是一个外行,看到漂亮的东西只能用好赖形容,好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夸赞就行了。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跟着意公子的解析,我们不仅能看到作品背后的故事,还能了解到作品的价值。

比如韩滉的《五牛图》,我们看到的就是五头心态各异的牛,很多人对这幅画有不同的解读,而作者的解读是:他想借牛喻人,像当时的皇帝表明:我很重要。

第一头牛闲庭信步,第二头牛昂首阔步,第三头牛从容不迫,第四头牛做鬼脸,第五头牛背负了沉重的责任。每个牛就代表了他不同的生活状态,而他也在借牛向皇帝表明,我就得那个尽职尽责,忠心耿耿呢的老牛。

而在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从表现的图像像我们展示了碟中谍的场景。

这幅图是宫廷画师顾闳中应南唐皇帝去韩熙载家参加宴会所画,那时正处于唐朝末年,各地军阀拥兵自重,揭竿而起,而南唐就是分裂出来的一个小国家。李煜当时对韩熙载不太信任,为了试探能不能重用他,派人去一看究竟。

而顾闳中也不负李煜所望,用自己的画笔将宴会上的精髓画下来了,这幅画不仅如实地记载了当时的情景,还将各个人物关系和表情都一一画了出来,可谓是画工精湛。

作者从5个场景入手,向我们分析了这幅画的精髓所在,看后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些艺术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有专人讲解也就容易了很多。

看完意公子的《大话中国艺术史》,对中国的这些作品有了不同的理解,虽然还是一枚小白,但是以及有所了解,这些作品的背后,有着不同的故事,当然也显示出不同时代的经济实力和国家实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