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陵园外的陪葬坑秦始皇陵陵园之外的陪葬坑,主要分布于陵园东北部、东南部和东部。东北部为动物陪葬坑和K陪葬坑,东南部为上焦村马厩坑,东部为兵马俑坑。陵园东北部陪葬坑(1)动物陪葬坑该坑西南距陵园外城墙东北角米。陪葬坑平面呈南北向“甲”字形。出土了陶俑残块、一件铁铤铜镞和秦半两铜币等。坑内大量出土物为动物骨骼,计有近似于鹤的大鸟、鸡、羊、猪、狗、獾、鱼、鳖等。(2)K陪葬坑K位于动物陪葬坑以东,西南距陵园东北部米。陪葬坑平面作“F”形,属于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陪葬坑内出土的与真禽大小相同的青铜飞禽,可分为大小两种,形态各异,它们的出土是秦代考古中首次发现。陵园东南部陪葬坑上焦村马厩陪葬坑上焦村马厩陪葬坑位于陵园外城墙南部东侧共98座,其分布范围南北米,东西米。陪葬坑均为东西向,南北3行排列,所葬马均为真马活埋,马头向西,陶俑向东。陪葬坑分为跽坐俑坑、马坑、俑马同坑三种类型。陵园东部陪葬坑(兵马俑坑)兵马俑坑一共有三个,另有一个尚未建成的空坑。其中,一号坑最大,平面呈长方形,位置靠南;二号坑次之,为曲尺形,居东北;三号坑较小,呈“凹”字形,位于西部。未建成的四号空坑居中。兵马俑坑分布图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墓东司马道的延长线以北,距陵墓封土米。一号兵马俑坑东西向,平面呈长方形。俑坑内有东西向10条夯筑隔墙,将俑坑分为东西向11个过洞,过洞底部均平铺青砖。俑坑南、北壁有夯筑二层台。俑坑内隔墙、南北壁二层台上搭盖着南北向棚木,棚木上覆盖着席子,席子上面为夯筑封土。一号兵马俑坑经过勘探与局部发掘,推断一号兵马俑坑内共埋藏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同的陶俑、陶马多件,木质战车50辆,驾车陶马匹。现已发掘出陶俑余件、木质战车22辆、驾车陶马88匹,此外还发掘出土了车马器、制陶工具、铜器和铁工具。出土的兵器种类多、数量大、在已发掘的部位,陶俑和战车在俑坑内排列有序,四周似为前锋、后卫及翼卫。三列横队,每列68个兵马俑,个弓弩手组成前锋,其后又有38路纵队。二号兵马俑坑位于一号兵马俑坑东端北面20米,其平面为曲尺形,由斜坡墓道和主室组成。俑坑主室内有东西向18条夯土隔梁,把俑坑主室分割成了18条东西向过洞。主室内布局可分成独立的4个单元。俑坑内过洞和隔梁顶部搭盖棚木,棚木上面铺了一层席,其上有细腻坚硬的青灰泥,厚0.02至0.1米。青灰泥上面为填土,再上为现代耕土层。跪射俑二号俑坑内埋藏了木质战车89辆,驾车的陶马及车士俑、骑兵俑、步兵俑0件,已发掘出土战车11辆、陶俑件。战车和陶俑在俑坑主室内的分布为第一单元中回廊内为立射陶俑,过洞内为跪射俑,二者组成了弩兵。第二单元8个过洞中有战车64辆,每辆战车驾4匹马并配3个车士俑,3个俑均站于车后。第三单元中有战车、步兵、骑兵。第四单元中均为骑兵。陶俑、战车、陶马在俑坑中的排列,可能反映了秦代的各种兵种之间关系。此外,二号兵马俑坑还出土了大量兵器和车马器及工具。三号兵马俑坑位于一号兵马俑坑西端北面25米,三号兵马俑坑西米。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东西向H字形,主要地面全部为平铺青砖。三号兵马俑坑内平面布局可分为3个单元该坑出土陶俑68件,木质战车1辆,驾车的陶马4匹。战车出于俑坑主室内第二单元。三号兵马俑坑从残存遗迹中可看出车舆为方形,前后进深1.08米,左右宽1米以上,车后有门,门两边栏杆呈梯形,车上有圆形华盖。该车通体彩绘,这是与一、二号俑坑内出土战车不同之处。战车后面有高大武士俑4件,俑身高1.9米。三号兵马俑坑三号兵马俑坑出土步兵铠甲武士俑64件,俑在坑内排列为面对面相向而立之状。此外,三号兵马俑坑内出土了兵器、生产用具及铜车饰、带柄铜环、门楣饰品等。因三号坑内出土兵器以铜殳为主,故有人认为坑内武士俑为“持铜殳担任警戒职务的殳兵队”。考虑到三号兵马俑坑的陶俑列队方式与一、二号兵马俑坑的不同,陪葬坑出土的战车为髹漆彩绘,车顶置华盖,多数学者认为三号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东部兵马俑坑的“指挥部”或曰“军幕”,也有的学者认为三号兵马俑坑是“军祭的社宗”。四号陪葬坑四号坑位于一号兵马俑坑北侧,二、三号兵马俑坑之间,被认为是一座未竣工的陪葬坑,其南半部被水冲毁。由于四号陪葬坑与一、二、三号兵马俑坑深度相近,位于其间又无打破关系,它应属于秦始皇陵东部兵马俑坑的一部分,是一座没有建成的兵马俑坑,甚至认为四号陪葬坑是拟建的“中军”。军吏俑轻装步兵俑重装步兵俑秦始皇陵一、二、三号兵马俑坑包括步兵俑、骑兵俑和战车及各种兵器等。步兵俑可分为军吏俑、轻装步兵俑和重装步兵俑3种,军吏俑共有40件,又可分为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和下级军吏俑。三座兵马俑坑出土的34辆战车,可分为一般战车、指挥车、佐车和驷乘车4种。三座兵马俑坑共出土兵器00余件,其中大部分为铜镞,另有铜剑、戈、矛、戟、铍、殳、钺、弓、弩等。铁兵器为数甚少,仅出土铁矛1件、镞2件、铁铤铜镞4件。俑坑内所出土陶俑、陶马均周身彩绘,以朱红二色、粉红二色、粉绿二色、粉蓝二色、赭色为主。秦始皇陵陪葬坑的布局和性质秦始皇陵陪葬坑的布局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陵园外陪葬坑与陵园内陪葬坑。陵园外的陪葬坑,依据距离陵园远近分为两部分;陵园内陪葬坑,分为陵园内外城之间的陪葬坑与内城地宫四周的陪葬坑。秦始皇陵园外陪葬坑主要有与陵园附近的马厩坑和动物坑。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及其兵马俑的性质,长期以来学术界说法不一。兵马俑坑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坑,这是绝大多数学者的一致看法。但是关于这些兵马俑坑的性质问题,学术观点则有多种。秦始皇陵陵园东南部上焦村的98座马厩坑,与陵园东北部的动物坑,似与都城的马厩、苑囿有关。秦始皇陵陵园内外城之间的陪葬坑主要是内外城东、西门南部的陪葬坑,内外城西门以南的陪葬坑有珍禽异兽坑、马厩坑和跽坐俑坑,其中的珍禽异兽坑与陵园之外东北部的动物坑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说动物坑似为都城苑囿之一部分的话,前者则可能象征宫城之苑囿的珍禽异兽。西门南部的马厩坑均以真马陪葬,陵园之外东南部上焦村马厩坑也为真马陪葬,陵园内的可能象征宫城马厩,而陵园外的则是都城马厩。石铠甲内外城东门以南的陪葬坑有出土石铠甲的陪葬坑杂技俑坑,其中石铠甲陪葬坑规模巨大,大量石铠甲可能象征当时秦国皇宫中的卫戍部队。如果这一推断没有错误的话,那么秦始皇陵陵园之外的兵马俑坑中的兵马俑可能是为秦始皇送葬的部队了。车马坑文吏俑在地宫北部与西部均发现了多与出行有关的车马坑,在地宫南部发现的文吏俑坑,发掘者认为应为廷尉机构象征,更有可能属于宫城之中的皇室官吏。在以往的秦始皇陵陪葬坑研究中,对陪葬坑的位置似乎重视不够,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般来说,陪葬坑距离帝陵地宫越近,地位应该越重要,与墓主的关系越密切。秦始皇陵陪葬墓及其相关秦代墓葬秦始皇陵陵园内外发现座陪葬墓及其相关秦代墓葬,其中秦始皇陵陵园内城之中有两处陪葬墓,一处在帝陵封土西北角,推测墓主应是秦始皇的儿子公子高;另一处在内城东北部,推测这批墓葬的主人应是秦始皇后宫从葬者。陵园内外城之间有陪葬墓2处,分别位于东、西内外城之间的东、西门北部,其中西部陪葬墓均为空墓。陵园之外的秦代墓葬有5处,即上焦村秦墓,推测墓葬主人可能是被秦二世所杀的秦始皇子女或宗室大臣陪葬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附近的“甲”字形墓,墓主不详。另外,还有位于赵背户村、姚池头村与东五小区的修陵人墓地。#兵马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