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博物馆正门前宽阔的广场,游人很多,特别是执着小彩旗的导游领着的旅游团队更是络绎不绝。深秋时节是旅游淡季,这里还竟然这么多游人,要是节假日之类旅游旺季,来兵马俑遗址参观的游人岂不是人山人海?相比之前华清宫广场那里的冷落,足见兵马俑的知名程度之高。来西安之前,就听说这样的说辞“不到兵马俑,就等于没到西安”。
细雨霏霏,天空灰蒙,似乎阻挡不了游客的兴致,我们携带的雨伞有了及时的用处。妻子撑着点缀白色梅花的红伞,更是兴高采烈,不时回过头来,让我用手机给她留下喜悦的倩影。铅灰色的高大宽阔的博物馆正门,典型的庑殿式建筑,在阴暗天空的衬托下,愈加灰暗,一如这古老的兵马俑,把游人引入陈年旧岁。
博物馆里的广阔场地上,人来人往,喇叭声喧闹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迎着柔和的雨丝,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左顾右盼着翠竹和青松,欣赏着园林式的美景,穿过检票口,兵马俑展厅和秦始皇帝陵陈列馆,矗立在眼前。
始皇帝陵陈列馆,比较高大雄伟,像一位来自远古的巨人,召唤着我们,一睹他千年依旧的风采。高高的台阶,一盆盆鲜花,姹紫嫣红,摆列当中,两侧游人如梭,往来不断。虽然游人众多,但是如果站在高高的石阶上拍照,大家都会谦让,很是文明,足以留下动人的瞬间。
进入铜车马展厅,幽暗的如同到了另一个世界,处处人头攒动,拥拥挤挤。微弱的昏黄的灯光,如同黑夜的星星,无精打采,来到这里,好像在黑夜里穿行,也好像借助时光隧道来到了大秦帝国时代。工艺精湛、造型奢华的两架铜车马,曾经陪伴着始皇大帝,叱诧风云。这样的巨大青铜器,世界罕见,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始皇大帝,蔑视群雄,一统天下,确是不可一世。位于长江流域的巴国,曾经雄霸南方,最后不也被嬴政大帝踩在脚下,最后神秘消亡,而不知所踪。一、二号铜车马,是从相距几里的秦始皇陵附近发掘来的,不是这里兵马俑遗址的发现。
参观完帝陵陈列馆,我和妻子赶忙参观兵马俑一、二、三号展厅。每个展厅,在俑坑四周的过道上,都围满了游客,中国人,外国人,各色人等,男女老少,大家俯视着一个个俑坑,都那么惊奇,兴奋;拍照的,录视频的,专心倾听导游介绍的,谈论的,感慨的,不一而足。什么将军俑,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骑兵俑,军吏俑,御手俑,种类繁多,各具神态,栩栩如生。看着这些气势雄伟、严阵以待、数目惊人的兵马俑,我们仿佛置身其中,穿越大秦,来到了杀声震天、战马嘶鸣的先秦时代。
由于秦兵马俑遗址,世界瞩目,名扬天下,所以关于它何时修建,众说纷纭,但是一直沿用比较传统的说法,就是秦始皇帝陵兵马俑。我觉得这种说法,太牵强,没有充分的理由。原因是,中国传统墓葬和陪葬都是在一起,而秦始皇帝陵与陪葬的兵马俑竟相距将近二里之遥,二者有悖于传统墓葬的原则,不符合中国传统的伦理学说。其实我更相信兵马俑,是秦国米月时期修建的。历史,犹如迷雾下披着的面纱,愈久远,愈难看清本来的面目。其实这样更好,神秘更美。
图片来自于网络参观完兵马俑,也不知秋雨什么时候停的,水泥地面已经干燥,两个中年男子浑身涂上古董样的色彩,在一堵喷绘着一个巨大篆字的墙壁下,或立或蹲,纹丝不动,搞行为艺术。想到古今不同的文化,不由得浮想联翩:辉煌的文化,已属于历史;龙的后代,还在繁衍生息,还在这片先祖遗留的土地上,继续创造灿烂的文化,延续着息息不止的文明;我们为历史文化骄傲的同时,是否想想现世的自己能为他人、为后世留下什么文化,留下什么念想。
作者:孔德营,网名一蓑烟雨,诗人、作家,中共党员,山东省东明县人,中石油员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