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稀世珍宝秦人精神

和白癜风专家在线沟通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357139.html

“世界10大珍宝之一”的秦兵马俑,是如何吸引到全世界的目光的?

每次翻阅《诗经》时,都会被书中或唯美或悲戚的文字所感染。尤其是读到《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之时,更是被秦人慷慨激昂,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而感动。

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曾在,阅读《秦风·无衣》之后说:“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大概意思就是生活在秦地的秦人,虽然民风厚重、性格淳朴但却“尚武好勇”。

热播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主题曲,这样写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虽然仅有二十四个字,但却一针见血的写出了,秦人“威武不能屈”的勇武精神。

秦人先祖嬴姓部族在殷商时期,就是商朝贵族和一方诸侯;公元前年秦国作为周朝,西北地区的诸侯国之一,一直都承担着镇守西北的重要任务。直到公元前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秦人经过年的民族发展史,终于站在了华夏大地的巅峰。至此这个“尚武好勇”的华夏族群,改写了中国古代历史,并谱写了时代发展的新篇章。这也是现代历史、文化以及考古专家们,之所以对秦朝历史、古墓以及文物,特别热衷的关键因素之一。

“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之秦兵马俑

1.秦兵马俑坑重见天日

五十六年前兵马俑博物馆还是一片田地,直到年3月29日这一天,这片土地因挖出了秦俑陶片,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西杨村的农民们为了灌溉农田打井时,才让这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坑公诸于世。

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虽然目前仅挖掘出四个,但面积已经达到了2.5万余平方米。据考古和历史专家们推测,类似的秦兵马俑坑依照目前的考古技术,根本无法推测出具体数量。

2.秦兵马俑坑内的陪葬品

秦兵马俑坑内丛葬着大量陶制彩绘兵、车、马,而且还有秦朝时用于实战的各种兵器。这些陶俑、陶马、战车都与,现实中的真人、真马以及兵车大小差不多。尤其是发掘出来的秦朝兵器,就是当时秦朝士兵用来实战的真实兵器。

秦兵马俑坑内合计出土文物多达万件以上,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多年前,秦朝社会的史实生活,而且也让春秋战国以及,秦朝时期的历史得到了再次证实。从秦兵马俑坑被保护性发掘,一直到现代依然无法具体测定,到底有多少俑坑与文物。

3.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墓,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占地面积高达56.25平方千米,相当于72个故宫占地面积之和。陵墓中埋藏的珍奇异宝,无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大的。

这座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的秦始皇陵。历经多年的历史变迁与沧海桑田,虽然已经被磨去了棱角但依然不失帝王威严。海拔米的骊山彰显着,“千古一帝”的恢宏气势;庞大的地下宫殿至今依然,显现着千年之前的帝王威仪。

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笔者认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不仅展现了秦始皇陵的基本结构与布局,同时也体现出了具有秦代特色的,设计思想和科技文化思维。

4.历史馈赠,中华瑰宝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作为历史的馈赠,不仅可以折射出先秦时期,以及秦朝建立之后的一些社会现象。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虽然建造皇陵及其陪葬设施,体现出了古代阶级社会中的基本属性。

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彰显出了,一代帝王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国家。并且任用李斯等能成干吏,制定出了“郡县制”,以及“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改革政策。这些举措都具有历史积极意义。

但是建造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这个过程也体现出了,封建统治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奴役与压迫。笔者认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虽然蔚为壮观,但是也写满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5.秦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

很多去过秦兵马俑坑旅游参观的游客,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秦始皇陵中,会有兵马俑坑、战车以及其他陪葬品呢?事实上陪葬作为一种制度,在原始社会公有制瓦解之后就出现了萌芽。到了奴隶制社会之后才被正式当成“法定制度”。

秦兵马俑实际上就是古代丧葬制度的一个变体。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秦朝之前,也就是奴隶社会时期,“殉葬”尤其是“人殉”制度十分盛行。据考古发现商代是殉葬制度最盛行的时期,在安阳殷墟王陵贵族大墓中,“殉人”量高达五千余人。

这些被当做“殉葬品”的人多为奴隶,他们或被生殉或被杀殉,总而言之就是奴隶制社会中,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十分流行。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内的,陶俑、陶马,虽然也是殉葬品但却有了本质改变。

因为秦朝人彻底放弃了“人殉”,或者用真马殉葬的历史传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具有飞跃性的进步。事实上秦始皇陵中使用陶俑、陶马,作为殉葬品的历史,其实在春秋战国之际的就已经悄然成风。

因为在这个时期随着社会变革以及思想意识进步,葬俗制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就已经出现了,“以俑殉葬”的殉葬制度。而所谓的“俑”其实就是“人殉”的意思。当时用陶俑、木俑等代替“人殉”已经十分普遍。

但是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能够依照这个传统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毕竟曾自比“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的秦王嬴政,作为古今中外的“千古一帝”,能够“以俑殉葬”就是一种社会进步。

秦兵马俑坑内的大秦虎狼之师

秦国始于商代兴于周朝,在经历了多年的历史变迁之后,以“尚武好勇”为民族风格的秦人,终于在公元前年登上权力顶峰,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这种震古烁今的丰功伟绩,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秦兵马俑坑内所展现的一切,其实都在向世人诉说当年,大秦帝国的盛世繁华。一排排手握兵器、严阵以待的秦朝兵勇,仿佛一开口就能震彻天地;一架架坚固大气的秦朝战车,开动起来就是气势恢宏的无敌战队。大秦虎狼之师虽然长眠于地下,但却依然表现出了威武不屈的秦人精神。

1.秦兵马俑彰显出的秦军编制

从古代史书中可以得知秦代军队的平时编制,其实与统一之前的秦军编制基本相同。只不过在遇到战争之后会根据实际战争规模,不断调整秦军战时编组,以达到适应战争的根本目的。

正常情况下秦军战时编制,就是在平时编制的基础上,组建更大规模的作战部队,而这种规模宏大的战队一般都称为“部曲制”。可以说秦军能够一扫六合,都有赖于这种庞大、严谨、战斗力极强的“部曲制”。

一般说来秦军的主要战队编制,就是由步兵、骑兵、车兵等三类兵卒组成。这三大兵种可以在将军的指挥下协同作战,并且配合度要明显超过今人想象。这其实也是秦军所向披靡的关键所在。

2.秦军基本编制之步兵、骑兵、车兵

(1)步兵编制

步兵编制可以分为六级,即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已属中级军官。

(2)骑兵编制

据《六韬·均兵》篇记载:“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从秦兵马俑坑内的具体情况来看,秦朝的骑兵基本编制可能是以“四骑”位一组。每三组为一列,每九列一百零八骑为一“队”。而且每组骑兵编制中还设有战车六乘。

(3)车兵编制

车兵即驾驶战车作战的士兵,从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可以看出。这些大秦车兵在没有步兵配合的前提下,皆以每八乘为一偏(即一行),二偏十六乘为一组,四组六十四乘为一队。这其实与《六韬·均兵》篇的记载基本一致。但从其他史料中的记载来看,或许也会有一定的出入。

当大秦车兵在有步兵配合的前提下,则以“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八人“为一个编制;然后六乘为一组,十八乘加指挥车一乘为一“队”。这种车兵编制具有极为浓厚的秦军特色,并且与春秋时期的兵车编制大不相同。这种情况可能与“兵车分离”战术息息相关。

秦始皇陵兵马俑可以说是,最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大型地下军队编制。它不仅充分展现出了,大秦帝国的虎狼之师与锐不可当的国家实力。同时,也能证明古代中国人“尚武好勇”的民族精神。

结语

当大秦的铁骑与荣耀深埋于地下之时,当“千古一帝”秦始皇长眠于地下寝宫之际,历史长河从大秦帝国奔涌而去,历经多年的沧桑岁月之后,终于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重见天日,再一次让世人亲眼目睹了大秦王朝的强大。

当秦朝历史封印被彻底解开之后,相信后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源于本能的自豪感升腾而起。作为华夏子孙炎黄之后,无论是秦人还是今人,都应该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既是东方古国的历史荣耀,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为厚重、浓郁的史学宝藏。

殷建强《秦兵马俑失色之谜》

吴永琪《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高正耀《秦始皇陵兵马俑原料来源的中子活化分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