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两千年它为我们呈现了一座宝藏

白癜风免费活动 http://m.39.net/pf/a_5777828.html

一直对秦始皇兵马俑非常好奇,好奇于它的壮观、它的历史以及它的价值,可惜的是一直没有机会到现场看一看。更可惜的是,如今对于文物的保护,已经给它和观赏者之间拉开了距离。所谓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这对于爱好或者感兴趣的人来说,不免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好在有众多优秀研究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近距离观察的视角。最近读的这本书就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它的出版获得了陕西省文物厅的许可与支持,更经历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严谨的审定,堪称是目前解读秦俑最权威的作品。这本书就是《秦俑两千年》。

这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秦朝发展历史,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尚未解开的种种谜团及猜测,以及秦兵马俑最新的考古和研究动态。书中汇聚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及文献资料。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仅能够看见秦俑的价值,更能看清历史文物的价值。

01/文物:历史的见证

一般来说,一个古老的物件,在历经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以后,多半已经丧失了它的使用价值,即使有,那么多半也会被当作文物供奉在保护范围里,很少被使用,或者至少不能无限度的使用。所以可以说,此时的它们,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功能,它们之所以被保留,就是为了作为历史的见证。

秦俑就属于这样的文物,我们不能使用它,甚至很难有机会近距离的观察,却还要为此贡献出一大片土地,和众多的人力、物力对它进行保护,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见证了秦朝的辉煌及陨灭,见证了秦始皇的雄心壮志以及“作茧自缚”。

秦陵兵马俑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工程,被称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朝国力的象征,同时也是秦始皇暴虐的罪证。

秦始皇统一六国,功不可没,他希望自己能够千秋万世地将自己的统治进行下去,所以他祈求长生不老,四处寻找长生不老的药物,同时几乎是一比一地按照地上宫殿的模样修建地下皇陵,供他死后“还魂”时享用。为了完成这项工程,他压榨民脂,滥用民力,创建了一个“死后的世界”。

我们可以从中看见秦始皇的影子,他的气魄、野心、暴虐,以及对于永生的渴求;也能够从中看到真实的秦国,它的恢宏的气势,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从中看出秦朝兴与亡的整个过程。

02/文物:智慧的传承

季羡林老先生曾经在他的文章里说过这么一句:“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他说这话时,虽然是为了突出后者,但他毕竟还是提到了“实物”的重要性,长城也好,秦俑也好,哪怕是瓶罐、首饰这样的小配件,在它的内在里,都是藏着人类沿袭发展所留下来的智慧的。

两千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这对于后人来说,如果不翻阅各类参考资料、不去看与历史有关的影视、文学作品的话,也许很难理解。在后人的眼里,时代的车轮是不断向“前”滚动的,如今的我们经历了电子设备、互联网、以及随之衍生出来的“饿了么”、“淘宝”等各项便捷服务的从“无”到“有”,便很难再退回去想几百甚至几千年前连电都没有的时候是怎样的生活。

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人不具备智慧,或者有逊于我们。从“智慧”这个角度来看,秦俑乃至整个秦陵都是让后人赞叹的。

《秦俑两千年》里有一节专门介绍了兵马俑军团的建造过程,它的复杂程度以及完成的质量堪称奇迹。据司马迁记述,秦始皇陵的建设至少有70万工人的参与,在如此庞大的建设军团背后,是一个现代化严格的工程质量管控体系;据记载秦俑数量约个以上,在没有真人模板的前提下,每一个兵俑的人像均不相同,却刻画精细;秦俑几乎一比一还原了当时真实士兵的大小,这些庞然大物需要进行特殊的烧制和运输;每个兵俑手持的都是真实的武器,这些武器有明确的模型、模具和质量控制程序……

所以当我们赞叹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阿历山德罗斯的维纳斯的时候,古代那些无名无姓的工匠们,也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它们构成了兵马俑的奇观,也展现了人类的智慧。

我们以为先进的技术是“智慧”,但在一件件文物里面,我们所看到的,是匠人的智慧。它是所有智慧的内核,更是时代与社会向前推进的重要力量。

03/文物:城市的符号

不同的城市是有不同的调性的,也一直在吸引着不同的人群。它的这种调性,很大程度上正是与它的历史有关。

比如当我们提起西安,我们会想到秦始皇陵、秦兵马俑,会想起它曾是六朝古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以及深厚的文化历史;提起东北,我们会想到一排排日式小楼、俄式建筑,会想起它曾经遭遇侵略的屈辱历史,以及顽强抗战的斗争精神……而这种感受,正是文物留给我们的,它为我们记录了历史,也成为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

这种文化符号对于国内外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吸引。《秦俑两千年》这本书,正是源于这样符号吸引而形成的。《秦俑两千年》作者爱德华·伯曼,是英国著名作家。在年时,他开始定居中国,在西安任国际顾问。在此期间,他疯狂地迷上了秦陵兵马俑,利用三年时间,去亲近和了解秦代的文物古迹,走访了几十名秦史和秦代文物的研究专家,翻阅了大量的记载文献,探讨学习记录,最终形成此书。这其中有热爱,也有对于这伟大工程的惊叹。

所以说,它是一座宝藏,在这座宝藏里,埋藏着秦朝的历史,收藏着西安的记忆,更装点着人类的智慧,而这一切,已经呈现在了我们眼前,只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了解,去感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