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之遗产》展览在京都市京瓷美术馆盛大开幕。此后,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该展将继续在日本国内巡回,分别设有静冈展(6/18~8/28);名古屋展(9/10~11/6);东京展(11/22~/2/5)。
新报在上周走访了首站京都展,并连线请教了中方策展人唐启山与日方监修鹤间和幸教授,请二位为我们谈谈本次展览的独具匠心之处。
▲京瓷美术馆贴出兵马俑展告示图源:本报记者展品遴选有巧思,秦汉文明大不同
迄今为止,国际上已经举办数次包含兵马俑的大型展会,日本最近的一次是年度的《秦始皇与大兵马俑》。同为兵马俑,本次展览有何特别之处?主办方告诉我们,展现中西文明的古代碰撞,以及秦汉文明的变迁与发展是本次兵马俑展的重要主题。
本次展会不仅包含许多重磅展品,在选品上也极力避免重复:近件展品从国家一级文物到最新考古发现一应俱全,其中有九成左右第一次来到日本。展览分为三个片区:I.统一前夜——从“西戎”到“中华”;II.统一王朝的诞生——秦始皇的时代;III.汉王朝的繁荣——从刘邦到汉武帝。仅就人形陶俑而言,三个片区就分别包含战国时期的极小俑,统一秦王朝时期等身甚至更大的俑,以及西汉时期半米左右的中型俑等不同规格。此外,两汉时期的猪马牛羊狗等家畜陶俑也是第三片区的重头戏之一。
为什么是这样的安排?中方策展人唐启山告诉我们,陶俑的尺寸和主题之所以会发生这一流变,与秦汉时期国家政权的侧重不同有关。秦两世为军事国家,做等身大军俑以彰显威严;两汉则有较长的政权稳定期,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作为艺术品描摹的对象浮出水面。本次展会希望日本观众能直观体会到这一文化的变迁,感受古代中国从战争到和平的历史发展途径。
▲日本游客观赏西汉时期的彩色骑马俑图源:本报记者
作为本次展品选择环节的重要工作人员之一,日方监修鹤间和幸教授也对这一主题颇有感慨。鹤间教授告诉我们,秦汉文明在此前往往被看作一个整体,如今,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史学界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