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今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李白《赠崔侍御》:“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诗中的“孟津”即今洛阳市辖区,也是洛阳市唯一跨越黄河的县级行政区。
三月初,从广州飞西安,开始我的探古之旅。参观完阿旁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长安城遗址、阳陵,唐大明宫遗址、乾陵后,乘坐高铁从西安北站前往洛阳龙门站,开始洛阳的五天自由行。
三月初的洛阳还是很冷的,早上的气温接近零度,在公交站台瑟瑟发抖地等了半小时公交车。乘坐81路大约一小时到达龙门石窟站,公交站靠近票务中心,龙门石窟门票90元/人,相信物有所值。从票务中心到景区人口还有近一公里,可以乘坐摆渡车,需要额外付费。我选择步行,穿过商业街,商业街有很多餐厅和工艺品店,当然景区边上的餐厅都有一个共同点——不好吃还贵。没办法,只能在这里吃个简单午餐,景区内没有餐厅。推荐理由: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览时间:6-8小时。
开始参观之前,先通过几个问题大体了解一下龙门石窟。
(1)龙门之名是怎么来的?
龙门,又称伊阙,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皇宫大门正对着这个天然门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于是这里就被叫做“龙门”。
(2)龙门石窟是什么时候营造的?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此后在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复和续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年之久。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3)为什么要营造龙门石窟?
石窟全称石窟寺,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佛教传入后,石窟寺的形式也随之进入中国。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而北魏是鲜卑人在中原建立的政权。鲜卑人原本不信奉佛教,为了便于统治境内的汉人,才大力推行教导人忍受今生苦难以修来世的佛教。
言归正传,开始正式的参观。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是蒙查查的来,蒙查查的走,只能是外行看热闹。我来过,我看见,我还是不懂。
龙门石窟景区可分为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居易墓园等四个部分。相传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在禹凿龙门之前,龙门山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不分东山和西山。龙门石窟现存洞窟像龛两千多个,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多块,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密密麻麻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
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本文不会面面俱到,只能捡重点说是其中著名的部分。鉴于龙门石窟景点太多,一篇介绍完会显得文章过长,而且图片很多,所以分成两个部分。这是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西山景区。
一、西山石窟
绝大多数游客都是从西山景区开始游览,因为主要的石窟都在西山。西山石窟检票入口旁边是龙门博物馆,可惜这天不开放。大石门检票后,穿过大约米的松林,到达龙门大桥。龙门石窟景区有一点做得非常好,那就是免费的云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