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作为举世闻名的考古奇迹,一经发现便轰动世界!
它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传统的象征,是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和历史瑰宝,拥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常,兵马俑的主人被认为是秦始皇,但是有学者却提出了惊天的理论,认为兵马俑的主人并不是秦始皇,那它真正的主人又是谁呢?
本文为你揭秘
震惊世界的发现,3,似乎距现在已经很久远了。
但是这一年,西安郊外几个刨地的农民,用几把锄头撅起了一条陶俑,让他们想不到的是,他们的无心之举,竟然让一个沉睡千年的地下兵团得以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西安,人们争先恐后,希望一睹兵马俑的壮观气势。毫无疑问的,兵马俑成为中国最吸引人的名片。
法国总理希拉克,美国克林顿,各国政要名人纷至沓来,其中希拉克更是将兵马俑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由此,这一称呼也被世界认可。
兵马俑一般称为秦始皇兵马俑,一般认为这些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但是有个人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并不是秦始皇。
这个言论足够惊世骇俗,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陈景元-第一个提出质疑的人第一个提出这种质疑的人叫陈景元,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学学者,他对秦始皇陵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对传说中的秦始皇陵地宫更是非常神往和痴迷。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考入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对秦始皇陵进行一年,这一下就是50多年。
他更多利用自己建筑学的专业知识得出结论:阿房宫并非秦始皇所建,更进一步提出秦始皇从来没有为自己建造过陵墓。
他进一步分析支持,既然秦始皇连自己的陵墓都没有见过,那兵马俑这样极其具有宏大规模的建筑就不可能是秦始皇建造的,兵马俑的主人应该另有其人。
陈景元在得知西安发现兵马俑后,兴奋异常,但是与自己的结论又完全无法吻合,年,他决定亲自到西安发掘现场一探究竟。
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当时的考古队长袁仲一教授,但他们的观点背道而驰。
也是在这一次考察后,陈景元发现一个重大的疑点。
疑点出现疑点1:
根据测算,从秦始皇陵到兵马俑的距离有1.5公里之远,按常理分析,没人愿意把自己的陪葬品放得如此之远。
疑点2:
秦始皇陵所在的骊山地区是著名的风水宝地,墓葬数不胜数,甚至有些墓葬都叠在一起,在如此多墓葬的情况下,怎么能证明兵马俑就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呢?
疑点3:
当时发掘尚在进行中,媒体就以“秦始皇兵马俑”的名义进行报道,有点喧宾夺主,先定性后发掘,这也不符合考古的规律和原则。
兵马俑最权威专家怎么回应质疑当年考古队的队长袁仲一并称为“秦俑之父”,是兵马俑学术界公认的最权威的专家,他自从发掘开始后,就在当地一干就是30年,可以说大半辈子都献给了兵马俑。
历经一年多的挖掘后,试探工作结束,年,考古队得出定性结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袁仲一教授认为,兵马俑是秦代的物品,这一点没有疑问,在此前提下,以当时的兵马俑的规模,除秦始皇外,没有任何一方能有如此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气魄来修建兵马俑。
另一方面,袁仲一教授认为,除兵马俑坑外,秦始皇陵的周边还有很多的小型的坑,因而秦始皇陵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除地宫外,还有内城和外城,虽然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城之外,但是面积庞大,和秦始皇陵也是相配的。
袁仲一教授还提出古书上有丈的说法,秦始皇命宰相李斯将陵墓扩展到丈的距离,袁教授因而证明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的距离是合适的。
但是这引来了陈景元的更大质疑,因为古代的丈转化到现在的单位,那就是米,和兵马俑的距离是没法匹配起来的。
围绕着距离一说,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袁教授一方认为秦代讲究灵魂不灭的说法,所以,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自然要在死后还需要一支庞大的军队,这就是兵马俑的由来,因而建在外城之外,就是希望这支部队可以守护皇陵。
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双方你来我往,不断提出新的论据。现任的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则通过另一个细节来论证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陪葬品的观点,他认为从一些已经确认的秦始皇陵内城出土的陪葬品和器物来判断,兵马俑的相关陶俑和器物在材料,工艺等方面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而可以断定他们都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而陈景元则认为,从出土的陶俑制作工艺看,兵马俑应该落后于秦始皇时代,而兵马俑的布局是步卒围绕在战车周围,由此得出结论,战车才是这支“地下兵团”的主力。而从历史上来看,战车已经逐渐显现出它的缺陷,就是无法兼顾各个方向,所以在秦代时已经是一种落后的战法,而秦始皇作为一个伟大的统治者,是不可能在自己的陪葬品中设置这样的战局方式的,秦始皇的战法是骑兵和步兵结合。因而陈景元得出结论,兵马俑战车为主的部队不可能是秦始皇的部队。陈景元似乎战力十足,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重磅证据,那就是兵马俑中大量的青铜材质的兵器。青铜兵器出现更早的时期,笨重,效果也不好,但是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在秦代的时候,已经基本都是铁兵器的天下,在秦国,还用笨重的青铜兵器作为陪葬品是不可思议的。由此,陈景元进一步得出结论,兵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而是比秦始皇更早的秦国的统治者。陈景元的疑问没有停止,他继续指出,古代士兵作战时都是带有头盔的,但兵马俑却没有一人是带头盔的,这与统一六国的威武之师也是无法符合的。神秘文字的困惑-致命的结论在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陈景元又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那就是兵马俑身上的一个神秘文字。陈景元是在一篇报道中看到这个文字的,这个文字太奇异了,陈景元是头一次看到。陈景元充满了疑问,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字,它又代表了什么呢?这个字貌似是脾脏的“脾”,这也是考古队认可的解释,但是陈景元却不这么认为,他查阅了很多史料,但是认为月字旁边的解读成“卑”是不合适的,但是陈景元一时也没有什么合适的解释,他陷入了困惑中。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百思不得其解的陈景元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却得到了答案,进而引出了对兵马俑主人的深度发现。在西安阿房宫遗址的一块铜瓦上,陈景元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字,但其中的右边一个字他不认识,带着疑问,他继续查询这个字,但是整整两年的时间,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在偶然机会中,陈景元结识了古文字专家段熙仲教授,段教授分析右边文字的一边为“芈”的一种变体,而右边这个并不是一个字,应该是两个独体字,读作“芈月”。这一发现,让陈景元想起了一个人,就是秦始皇的祖母,秦惠文王的王妃秦宣太后,一个在秦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女人。而这个秦宣太后就姓“芈”!根据以上的分析,并经查阅更多历史史料,陈景元认为刻在兵马俑手臂上神秘文字的右半边就是“芈”字。这是陈景元认为阿房宫并非秦始皇所建,兵马俑并非秦始皇陪葬的有力证据,并且二者和秦宣太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陈景元大胆得出结论,阿房宫和兵马俑的主人并不是雄武的秦始皇,而是他的祖母秦宣太后。深入论证,惊人发现在兵马俑附近,还有一座未发掘的古墓,陈景元认为很有可能就是秦宣太后的墓葬,而兵马俑就是为秦宣太后送葬的庞大部队。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陈景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秦宣太后的墓葬位置:
通过翻阅史书,陈景元给出了秦宣太后的陵墓位置,正好处于兵马俑附近,这完全验证了自己的分析。
偏于一侧的发髻
陈景元继续提出自己的证据,在兵马俑出土的陶俑中,很多人的发髻是偏于一侧的,而这在当时是楚国人的习性,这与秦宣太后出身楚地也是极为吻合的。兵马俑身上的色彩
陈景元又指出,兵马俑刚出土的时候,是有颜色的,这与秦代推行黑色为流行色存在着极大的冲突。既然秦代尚黑,那以秦始皇的个性,就必须推行下去,因而至少在服饰等日用品方面,必然是以黑色为主,而不应该是兵马俑身上的彩色为主。
车同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车同轨”的制度,强了推行标准化,但是在兵马俑的战车中,很多车的轮距都不一样,由此,陈景元认为,这些铜车马根本不是秦始皇的随葬。
结论虽然兵马俑专家对陈景元提出的疑问都进行了相应的解释,但都没有让陈景元足够信服。兵马俑的考古,其实到今天也没有结束,关于兵马俑真正主人的身份,也不可能短期内有个定论,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真相总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到那时,一个神秘地下王国的真正主人也终将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