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现状是为研究秦朝的军事、文化和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它的发掘被誉为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含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介绍,秦兵马俑博物馆空气污染特征研究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和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牵头,香港理工大学和美国沙漠研究所参与。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持续观测秦兵马俑博物馆室内空气污染情况。旨在深入研究腐蚀性气体、大气气溶胶(酸度、矿物质和碳)和降尘的变化规律和化学反应机理,综合评价污染物对文物的腐蚀机理,科学有效地保护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博物馆文物保护专家告诉记者,室内氛围对文物的潜在破坏是缓慢且不易察觉的。随着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有害气体对文物的不良影响日益突出。室内有害气体或尘粒会与彩绘颜料发生反应,加速修复材料的老化造成文物风化,影响考古遗存的再发现。在发掘之初,秦兵马俑博物馆2号坑的土壤上已经长出了霉菌,文物保护专家花了一个夏天的时间进行人工喷洒才彻底消灭了霉菌。因此,在科学掌握文物保存环境的基础上有必要提出控制对策,最终从抢救性保护转变为预防性保护。据介绍,通过项目研究,将在秦代博物馆培养专门从事文物环境研究的专业团队,并建立可独立运作的文物环境实验室;建立室内小气候、腐蚀性气体、大气气溶胶和降尘的综合数据库;获取秦俑博物馆室内空气污染的综合特征及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污染治理积累优势,为打捞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为预防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为我国博物馆大气污染防治提供试点范例,为《国家博物馆大气污染防治法》出台提供科学建议和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