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不用人殉而用兵马俑来殉葬与秦人信仰有关系。秦人本是西戎,高加索人种,他们的信仰是“一神教”,不崇拜祖先的,所以没有祭祀的。反过来,汉族来源于羌人,羌人与汉族一样崇拜祖先,我们都崇拜祖先(父母),所以有的祭祀和祭拜。再则,羌族早先有“拜火教”与我们汉族放鞭炮一脉相承,汉族与羌族都喜欢“火”,所以与秦人的信仰格格不入。公元前年,秦孝公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推行第二次变法中,在第6条明确指出:革除残留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就是不允许父子同享一个女人,兄弟之间不能与几个女人同婚,要求一家一户独立分居。商鞅变法不是为了礼教,而且为了税收,一家一户利于收税。从这些就能看出秦国在秦孝公时还残留着西戎的茹毛饮血游牧民族的风俗习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也就是将周朝留下的六个讲礼教的诸侯国给灭了,写典籍的儒家士大夫对这事大为不满,认为是大逆不道,所以将秦始皇定为“暴君、焚书坑儒”。司马迁为了不使儒生们太失望,也为了神话“炎黄子孙”不被打断,就在《史记》中说到秦人先祖是为周成王养马的,也是黄帝的一支分支。秦国历史上的秦穆公,是个很有政绩的人。为什么后人用穆来称他,谥其号呢?这与他干的错误事密切相关,不仅用平民殉葬,而且几个相当有才能的大臣也沒跑脱。秦国人很失望,想不到这国君这么自私暴虐。秦国上层也觉得不妥,就对死了的先君用穆来作谥号了。可见,殉葬——即便在当时也为人不齿。史书上不知有无秦始皇的语录,来证明他要求用别人来为自己殉葬,只是有秦二世要求乃父后宫没有生育的嫔妃为先王陪葬。这点秦二世是跑不掉作俑″出头的。这样,就死了不少人,这些人都是人殉的不幸者。至于用什么来体现他秦始皇的功绩,他统一中国,灭六国以及他的集权制,和其他巩固统治的一切手段就够了。兵马俑,到底是不是秦始皇朝的作品,还不能确定。就算是,做这种陶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能保鲜。站个俑在某个地方,让人欣赏,一定比看一个死了的人的一架白骨顺眼,更不至于太恶心。秦始皇好面子,好名声,不想成为穆的钟情对象,就不开口算了。他儿子要孝敬他,怎么做,他就管不了啦。总的来说:秦始皇殉葬的是兵马俑而不是人殉,与秦人早先的游牧民族信仰有关,高加索的“一神教”,他们不需要用祭祀和占卜来提升自己的信仰,也不需要中原文化的繁文缛节的“礼教”,他们信仰的是上帝,信仰的强大的实力,就象今天我们看到的西方人信奉的信仰一模一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