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物件都有属于它自己独特的故事,它们或许仍埋在那厚厚的土层中,等待人类的发掘。或许被当作一段历史的象征被放在一个不大的玻璃里,被人们以敬仰的目光观摩。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电视,我常常在电视上看到兵马俑,便对它十分的好奇,便开始喜欢上这个“老物件”。
在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展厅里就有一个兵马俑,那里的只是一小部分,它仅有三个人,但是那个并不是仿的,据讲解员说它是从西安那边运过来的,,那三个人手持兵器,因为兵器是木头做的,经过时间一久,出土之后它就氧化了。它们身穿铠甲,面色庄严,颇有神气的眼睛,坚定不移的目光,给人感觉就像一个真人一样。但是它的表面,已经仅剩下泥土的颜色,没有原来那般好看了…..
接下来我就要来讲它的故事了。
年3月,一个农民要打井,然后在他挖井的过程中,偶然挖出一个体型十分像真人真马的陶人。便去告诉了相关机构,于是就派人进行挖掘,首先挖出了一号坑,然后逐渐挖出了二号坑、三号坑,然后众多考古学家对它进行研究,推论出不同的观点,当时大家众说纷纭,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看法。
了解一个物的故事要先从它的源头开始讲起。就是为什么要修建兵马俑?当时在秦朝有一个制度叫人殉制度,就是君王死后,有活人进行陪葬。秦朝在很久之前就有这个制度了,秦穆公在去世前喝醉问他的大臣们:“如果我死了你们会一起陪葬吗?”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后来秦穆公死后,他的大臣们也一同殉葬。这种活人陪葬的制度就一直延续下去,各代君王也十分赞同,因为这个制度彰显了历代君王的巨大贡献,也是身份的象征。
早在秦始皇22岁时,他统一了全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于是他就命令开始修建陵园,由丞相李斯负责,修建时间十分的长,且规模巨大,当时修建那座陵园时就用了许多的人力,可见工程的浩大,是历代君王厚葬的典例,也体现了封建奴隶社会君主权利的强大。当时秦始皇下令命丞相李斯拿活人一同殉葬,李斯一听,大吃一惊,他实在不忍心见那么多人陪葬,但又不敢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去说,最终他还是去跟秦始皇说了,秦始皇一听有几分道理,便准李斯征集很多工匠,用陶人代替真人,但是要求必须要跟真人一样大。李斯便立刻找来了一百多位工匠,一开始许多工匠都因难度太大无法做出同真人一般大小的陶人,李斯见状便十分着急,后来有一个人灵机一动想出来个十分巧妙的方法,于是就把兵马俑的困难迎刃而解,按工期完成啦。
而当时并不是没有活人陪葬,秦始皇去世后,为了保护秦始皇的陵园,在修建完毕的当天,他的儿子秦二世将参与修建陵园和制作兵马俑的工匠全部杀死在陵园里。据说当时秦始皇的后宫佳丽三千,数不胜数,但是在他死后这些佳丽都不知所踪,据考古发现,这些女人是为秦始皇殉葬,并且使用十分可怕的方式埋葬。
当然还有一些民间传说的故事:当时修建过程中是不允许女性进入的,所以都是男丁在里面修建。因为工期较长,所以这些男丁就有很长时间无法跟自己的妻儿见面,当时有一个叫姜的在里面修建,他的妻子卢氏十分想见他。于是前去陵园,谁知门口的士兵却不让进,卢氏就在外边等着姜,等啊等,等到自己身上没有粮食还是没有等姜出来,于是就饿死在了陵园外,士兵都被卢氏所感动,便将她在陵园外边埋了,里面的姜知道后,十分伤心,想在修建完后就立刻出去,谁知却一去不复返被困死在陵园里面,姜恳求士兵将他弄成兵马俑,永远守护着他的妻子。这个感人的故事就被百姓口口相传。
如今我们回看的兵马俑,他们笔直地挺立在大地上,每个人的神态模样、服装、动作栩栩如生、各具情态,就如同真人一般。所以一开始也被认为它是拿真人糊上的。他们就这样静静地在地下待了上千年,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却仍能保存完整,可见修建技术的高超。它甚至比“老物件”还要更老更具有年代感。虽然它自从被发掘出来就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它的色泽已经与原来有一些差距,但是它那宏伟的气魄和中华男儿的气概却依旧存在。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对如今考古方面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它也被纳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还曾被世界各地拿出去展览,这是多么光荣啊!它是我们中国独有的,而它就如同人一样,向我们讲述属于它独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