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西安晚报」
◇在如今的西安,既可以随时体验汉唐气魄,又能无缝对接现代时尚,不同群体、不同风格,都能深度融入城市文化
◇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数量已近座,种类、业态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涵盖了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红色革命等40多个类型,仅国家一级博物馆就有7座
“西安永远是中国文化魂魄所在地。”
这一自信,源于这里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源于其拥有多年的建城史、多年的建都史;源于千载文脉赓续,艺术人杰辈出,经典作品不断,源于这座千年古都始终涌动的博大包容,人们言谈举止间的文化品格,源于新时代磅礴的文化活力,在继往开来中向着无限未来奔涌而去。
看不尽长安景
西安,古称长安,这里青砖黛瓦、古楼高墙,每一寸土地都是历史文化留下的印记,历史与现代在其间交融辉映。有人评价:“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市中心的钟楼沧桑如故,依然是西安的地标。它朝迎日出,暮送夕阳,雄伟端庄。
与钟楼对望的明城墙,不仅可在白日登临、环游,还可伴着夜幕,参与“仿古入城式”,在“鸿胪寺卿”的引领下,进入南城门——永宁门,体验“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景象。同一时刻,明城墙的东南城角也并不平静,一场裸眼3D灯光秀正在上演——保存完好的城墙角楼,伴着护城河的柔波,在投影灯光的辉映下,一改白日的肃穆,开启着一幕幕奇幻之旅。
在西安,要走遍这里的博物馆,别说游客,很多“老西安”都未能如愿。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数量已近座,种类、业态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涵盖了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红色革命等40多个类型,仅国家一级博物馆就有7座。
钟楼东北角,以秦腔文化为主题的百年易俗社博物馆刚刚落成。作为与英国皇家大剧院、莫斯科大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的易俗社经历战火,仍生生不息延续至今。以“秦腔之心”为构想,以百年“易俗社”为中心,新打造的易俗社文化街区,满足了游客对秦腔文化的期待。在这里,可跨越千年寻找秦腔的源头,也能在露天戏台之上释放对秦腔的热爱,更能体会到古城老字号集体复兴的喜悦。
对于许多“90后”“00后”来说,大唐不夜城才是他们“心中的神”。这条年建成运营的步行街位于大雁塔脚下,聚集了西安音乐厅、陕西大剧院、太平洋电影城、西安美术馆四大文化场所,并串联起周边的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重要景区。自建成起,大唐不夜城就成了市民休闲娱乐和游客游玩打卡的新地标。
大唐不夜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灯光艺术装置。数不尽的灯饰点亮了仿唐建筑的金顶、红墙,让建筑的造型美在夜晚更加凸显,花灯灯组、灯墙、射灯营造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
“我穿越了!我在这里感受到了西安这座古城的灵魂!”来自江苏的游客沈佳兴奋地说,早就想来西安,但直到高考完才真正成行。“这次我去了兵马俑、华清池,看了实景演出《长恨歌》,也登了城墙,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我特别喜欢大唐不夜城,这里让我真正地‘梦回唐朝’。”三天的西安之旅,这个“00后”女孩仍感觉意犹未尽。
在充满唐文化元素的大唐不夜城街区表演时,“不倒翁小姐姐”冯佳晨是游客们争相“牵手”的对象。在各短视频平台,她不单单是“网红”,也是西安旅游乃至传统文化的代言人,时常穿着各类汉服,面向百万网友做直播,介绍西安的历史文化。
“我们的主创团队是一支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队伍,主要由‘80后’和‘90后’组成。策划团队会充分研究历史古籍、文化遗存等,从中获得灵感,并结合当下年轻人的想法和喜好进行文化创意。”冯佳晨说。
从这组旅游数据可以看出西安的文旅热度:年西安接待游客量从年的1.2亿人次,增长到突破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从亿元增长到突破亿元。今年“五一”期间,西安文旅产业双双创出新高,共接待游客.08万人次,同比增长.6%,按可比口径较年同期增长3.8%,旅游总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9%,按可比口径较年同期增长28.1%。
一城文化半城“神仙”
书香翰墨、民俗文化,在这座城中共存交融,带来咂摸不完的文艺范儿。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明城墙端履门内,从这里向西到永宁门内,有条长长的石板路叫书院门。多年来,街两边书画摊好像从不曾改变。摊主可能是书法家,也可能是名画家,现场写字、当场作画,往往又在游客的惊叹声中现场售卖。
在国内,可能没有一座城市拥有如此规模的书画市场。有人估计,在西安,从事书画工作的人可能超过35万人。
西安的文化味体现在方方面面。近年来,西安新开了不少书店,尽管大小不一,但都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
当夜幕沉沉降临,商铺灯火逐渐暗淡,24小时营业的书店里灯光闪烁,犹如一座灯塔,守望着城市的夜。“书店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卖书,它还可以成为人们在深夜中的一处栖息之所。我想让书店成为人们观察世界的一个支点,无论白天黑夜、风霜雨雪、四季轮回,它的门不闭、灯不灭,思索不息、温暖不止。”24小时独立书店“古西楼书屋”的主人苏朋范说。
这家多平方米的书屋由苏朋范精心布置,书籍按照观世界、知古今、乐生活、长灵性等8大类摆放,人们走进书屋便开始了一场心灵的旅行。夜深人静,五六个读书人手捧图书各居一隅,或端坐或倚靠,以最惬意的姿势阅读,成为最美的风景。
“我喜欢把空闲时间消耗在那些独具特色的高颜值书店中,最初是为了‘打卡’发朋友圈,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这里的文化氛围。”25岁的西安市民陈瑜说。作为年轻人,她偶尔会去大剧院看话剧、音乐剧,也喜欢在小剧场、青曲社听脱口秀、相声。
老年人也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之乐”:在易俗社里欣赏秦腔折子戏,在老城根下和着“自乐班”的吹奏吼两嗓子;书院门赏字画,闻墨香,博物馆里看老物件,谈古论今;赶城隍庙的庙会,听楼观台的道经,看永兴坊里的木偶戏……
最能体现西安文化底蕴的,是其难以撼动的“文学陕军”和“影视陕军”。
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陈彦的《西京故事》等,一部部厚重的扛鼎之作,彰显了西安的文化软实力。
去年,一部充满西安本地烟火气的电视剧《装台》火了。这让许多人看到了历史名城风貌之外的西安市井生活。有网友说:“《装台》里的陕普,让观众对‘美得很’等常在陕西人嘴边的口头语,有了模仿的冲动。”除了口音、话语是地方文化输出的一种载体外,美食通过对观众口腹欲的调动,更容易让人向往某地。“看《装台》最愉悦的时刻,就包括观赏各种面食的制作与食用,这让人联想到《舌尖上的中国》。”网友说。
创意打造百变文化
近几年,在西安市委市政府推动下,在做强传统文旅产业同时,西安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电子竞技、文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大力推进丝路国际创意“梦工场”、明德门文化艺术创意小镇、丝路文旅小镇等建设。
西安的文创产品频频“出圈”。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以西汉“皇后之玺”和战国“杜虎符”为原型的交通卡,迅速火爆。既可于掌中把玩,又可在全国近个城市使用,当“国宝之美”融入大众生活,平平无奇的日常出行平添了几分“凡尔赛”的意趣。
融合历史与西安地方形象的原创IP人物唐妞、秦小俑,高髻蛾眉、面如满月的唐代仕女和身穿铠甲、英姿飒爽的秦代战士形象与卡通形象相结合,俘获了一众“迷弟迷妹”的心。各种历史建筑文创雪糕、文物巧克力、考古盲盒等更是受到年轻人追捧。
西安城中,脑洞大开、化古为今的文创团队有许多。西安高新区的“独角兽”企业易点天下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家全球知名移动效果营销服务商,服务对象包含消费类APP、手机游戏、跨境电商等行业。易点天下让陕西和西安本地的漫画创作进入韩国、日本,也让大量的陕西特色文创作品走向全球上百个国家。
西安近年还启动“微更新、轻改造”,在不破坏原有历史、人文的基础上,引入美食、民宿、文创、阅读、娱乐等其他街区服务,同时进行空间功能转型和改造升级。军绿色的兵马俑、涂鸦屋顶、胶片冲洗馆、艺术史剧场、废弃旧厂房……当许多不同元素在同一街区混搭出现,“次元壁”仿佛应声而碎。历史与现代碰撞交融,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为街区注入新鲜的文化活力,营造及展现出“市井西安”的独特魅力。
文化赋能,盘活历史,迎接时尚新元素,以多元的视角和方式打造城市文化,以包容的心态重塑城市格局。在如今的西安,既可以随时体验汉唐气魄,又能无缝对接现代时尚,不同群体、不同风格,都能深度融入城市文化。
“我去过西安很多次,那是一座令人惊叹的永恒之城。”卢森堡驻华大使俞博生在游览西安后说,自己永远难以忘怀站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一号坑前所感受到的震撼。“西安不仅保留着中国文化的根脉,我感受到的也是一个更加时尚、现代、充满活力的西安。”
“90后”陈瑜自称是“老西安”,她说,越来越爱自己生长的这座城市。“它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无可替代却不暮气沉沉;处处弥漫着文化氛围,又有浓郁的烟火气息;不忘自己的根脉,又不断吸收融合;充满活力,蕴藏无限可能。”她说:“不被定义、不贴标签,不设界、不违和,古朴又现代、自信又包容,这就是西安。也是我爱这座城的理由。”(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姜辰蓉李华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