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林西安游记之结束篇秦始皇的地下

文图

苏美林编辑

燕子

流火七月下长安

——《西安游记》之结束篇《秦始皇的地下军团》(下)

解说员讲得绘声绘色,游客听得如痴如醉。

“那么兵马俑到底什么样?请各位随小陈先去1号坑。”我们就跟着解说员出了陈列厅,朝1号坑而去。厅外大雨如注,游客却兴致盎然,多得如同蚂蚁搬山。撑了伞的游客在雨中行走,好像花园中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正在接受甘霖的洗礼。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挤进1号坑。兵马俑1号坑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坑上搭塑钢大棚,坑周围有铁栅栏相护,护栏外已经是人山人海。想靠近栅栏往坑里观看而不得,八岁的小女儿急得直叫,我只好把她扛在肩头。

见坑内有千万个武士俑,和真人身材相差无几,面部表情千人千面,表情不一。解说员说这些陶俑平均身高1米85,与当时的秦人相比,略显高大,这也提现了当时秦人的喜好与审美。

只见武士俑身材笔挺,身体健壮,前排三列尤其强壮,是军队的前锋。他们身后是一队队蓄势待发的队伍,此时耳机中传来解说员的声音。“1号坑是由车兵与步兵组合的大型方阵。其中步兵又分为最前列轻装步兵和后二列的重装步兵,也就是各位看到的兵马俑的前三排,他们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是两大兵种的主力部队。

其特征是有锋有后,也就是说前锋是弓弩兵,密集如暴雨般的箭击后,压上去的是手拿戈、矛、戟等长兵器的士兵,进行近距离的白刃格斗;再之后又有手持短剑、弯刀等短兵器的士兵进行近身白刃战,最后是车马兵上阵,主力部队居中。”

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驼着小女儿终于挤到铁栅栏边。手扶栏杆放眼望去,坑内雄伟壮观,帝王之气尽显无疑,颇有“沙场秋点兵”之感。耳边仿佛传来兵喊马嘶之音,眼前兵马俑,雄伟壮观,令人毛骨悚然,说不出的阴森恐怖。

兵马俑仿佛有了生命与灵魂,个个生龙活虎,仍在严阵以待、排兵布阵,仿佛穿越历史的邂逅,再现血淋淋的古时战场,令人胆怯,不敢近视!

望着沉寂千年而终见天日的兵团,看着他们整齐的军容,感受着令人胆寒的气势,由衷赞叹:真是虎狼之师!秦不统一六国,天理不容!

“好了,各位跟着小陈到2号坑看看。”解说员的声音响起,充满磁性又悦耳动听。1号坑的出口较为狭窄陡峭,两人并排难以通过。出了1号坑,雨下的正紧;撑了雨伞,走过一段绿化带就到2号坑。

从外表看,2号坑与1号坑就是“孪生兄弟”。都是上搭遮阳大棚,下洼巨型深坑。然而两坑又是截然不同:1号坑内士兵挺立,军容齐整;2号坑不但面积小,2而且是“面蒙青纱”的兵马俑。2号坑没有完全开发,只在坑的一角处有着零星的陶马陶人的碎片,这就证明此坑就是以骑兵为主的机动部队。

站在坑边,凭栏远眺。只见坑内一条条蓝中泛黄的大鼓包,仿佛大海上掀起的层层波浪。这波涛汹涌的“青纱帐”下,埋伏了两千年的千军万马,依然精神抖擞、整装待发,只要秦始皇一声令下就会冲出纱帐,奔向战场,拼命厮杀,让一切妖魔鬼怪在华夏面前心惊胆颤。

兵马俑,忠于职守的将士,你们为华夏创造了奇迹,而且你们本身就是奇迹。你们出来看看吧。冲破覆盖在自己身上的青纱帐看看,咱华夏民族又创造了多少新的奇迹!看看咱们正大踏步走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哦!你们也一定想看看今天华夏的模样!在心里也肯定责怪为什么不撤掉自己身上的青纱帐。

请别怪没有揭开你们身上的面纱,让你们光鲜面世,因为这是对你们最好的保护!知道你们本来盔明甲亮、色彩鲜亮;也知道你们面目英俊,神采飞扬。你可知:因为鲁莽和技术的不成熟,你们同伴都失去了应有的色彩与光鲜。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会面目英俊、神采飞扬地走出青纱帐。

满怀遗憾地离开2号坑,冒雨走进3号坑。“浓缩的都是精品”用这句话形容3号坑极为恰当,因为3号坑的面积比1号坑与2号坑小的多。此坑虽小,但规格极高,坑内人员地位显赫,士兵排列齐整,且相对而立,似在站岗。几人较近,似乎在讨论军情。解说员说:此坑是军事指挥机构,是指挥调动各军联合作战的中枢,震惊中外的青铜剑就出自此坑。

“兵马俑就是这些,各位有何疑问,向小陈提问,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保证让您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3号坑里的兵马俑怎么这么多没有头?断头处光滑无痕,好像快刀砍下去似的,咋回事?”一个中年人提出疑问。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水平。”解说员一挑眉毛说,“这牵涉到兵马俑的制作。据史料记载当年制作兵马俑之时想整体烧制,但都没有成功。为此按照秦朝法律,还惩罚了很多工匠,后来有位工匠把兵马俑分割烧制,烧好之后再重新组合,兵马俑的头部和身子是分开烧制的,所以兵马俑的头部一旦和身体分开,连接处就会显得光滑,像用刀砍。”

“下面小陈回答您第二个问题。各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三号坑中的兵马俑缺少头部,很多人认为是盗墓贼所致。大家看见坑中的圆洞痕迹没有?”解说员一指二号坑中的一个圆洞说,“那就是盗墓贼挖3号坑所留的罪证!”

“兵马俑沉寂地下两千多年,是怎么发现的呢?”一个中年大姐向解说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话说年呢,关中大旱,公社号召社员打井自救。西杨村村民杨志发和同伴响应号召——挖土打井。挖了六七米,水没出现,却挖出了个真人大小的泥人。刚出土的泥人色彩鲜艳,没过几分钟,彩色泥人“氧化”成泥土的颜色。可把当时没有文化常识的村民吓坏了。”解说员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杨志发几经周折把泥人交给了国家。沉睡地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2

“杨志发肯定发达了吧?”刚才那位中年大姐不由问道。

“杨老先生因为这事可谓是历尽波折,受尽白眼,也受尽了村民的埋怨!”小陈说。

“为啥啊?”有人急切的问。

“杨志发发现了兵马俑,西杨村出了名。因为发现的兵马俑面积很大,国家只好让村民迁了村,也不能种地了。村民们因故土难舍,因而纷纷抱怨、甚至恼恨杨志发,说他三十元钱把村卖了。杨老先生只好只身躲进大山过起了与世隔绝的日子,这一躲就是24年!其中的甘苦只有杨老先生自己清楚,更与何人叙说!”解说员说着声音低沉,眼中似乎有液体闪烁。

“后来呢?”游人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他下榻西安,参观兵马俑后,被深深震撼!后来他点名要见兵马俑的发现者——杨志发。克林顿握着杨志发的手,称他是英雄,并向杨志发索要签名。从未进过学堂的杨老先生就给美国总统画了三个圈。克林顿郑重地收下了这奇葩的签名。”解说员讲到此处不禁哈哈大笑,游人也轻松的笑了。

“从此杨志发老先生也走上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成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名誉馆长,不但衣食无忧、收入稳定,而且现在签名也龙飞凤舞、气贯长虹。”

“好!”英雄终于没被埋没,游人们不由鼓起了掌。

“各位还有问题吗?”

……

“好的。大家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小陈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解说员把我们领到一个略显偏僻的空处,“你们认为秦始皇是位怎样的皇帝呢?”

游人面面相觑,说啥的都有,莫衷一是。

“秦始皇绝对是我陕西人的骄傲!”解说员满脸自豪的神色,“他是小陈心中的男神!”

“他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结束常年战乱,建立国家,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归,统一度量衡,使华夏达到真正的统一。并且他老人家修长城、筑秦道,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可谓是振长策而御宇内。他哪一项不是功在当代,历代千秋的伟业?”

“秦始皇就是太残暴了!”有人小声说。

“说他残暴,事实不足!他没有屠过城,没有杀过功臣,没有错杀过好人,办事都是依照法律条文,何来残暴?”

“最令小陈佩服的是,他为了保住我们华夏的大一统。不让北击匈奴的三十万大军回救中原;也不准南征百越的五十万大军回救关中。各位请想:如果这八十万大军都在关中,项羽刘邦哪有胜利的可能?秦国虽然灭亡了,但华夏保存了!秦始皇何其伟大也!”解说员满脸钦佩之色。

通过参观兵马俑,我对秦始皇有了全新的认识。可惜他英年早逝,如果他不吃那么多丹药,如果他不追求长生不老……然而历史不能重写!望着坑中的兵马俑,注视着整齐的阵容,感受着阵阵杀气。仿佛看到当年秦始皇的八面威风,秦始皇定会像兵马俑一样永久长存。猛想起读过的一首诗可能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过眼云烟魂破散,

详情只在谈笑间。

何必寻仙又问道,

土坑一站几千年。

走出兵马俑博物馆,天近中午,雨尽管小一些,但仍在继续。在雨中走了好长时间才到停车场。大巴车在雨中驶向了开往老家的路。

此次西安之旅,让我体会到了千年文化古都的独特风貌。从秦砖汉瓦到三彩盛唐。见证了从开江拓土到海纳百川的帝国变化,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文化之旅,必将让我铭记于心!

作者简介:苏美林:东明县沙窝镇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菏泽市作协会员。县优秀教师、县优秀班主任。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性情本真,为人豪爽,语言风趣。爱读书不求甚解,喜工作兴趣狭窄.

壹点号心梦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6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