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兵马俑
◎铁头(12岁)
我想让兵马俑复活
目的不是战争
而是希望它们
能捡起游客掉下去的手机
陪我玩儿游戏
如果不会
我可以好心教它
奥冬赏读第一次感到孩子们玩手机玩游戏也很可爱。赤子之语,能够冲淡远古的残酷,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纯真。无题
◎崔馨予(13岁)
寂静的田野热闹的集市
天空鸟儿不曾打扰
海面波涛翻滚卷着沙滩
我曾迷失在树林之中
也许有一条真正的路
通向真正的我
在雾中
我不用眼睛去寻找
奥冬赏读眼睛用以观察世界,然而也容易为世界的假象所欺骗。通向真正的我的真正的路,只能靠“心”来寻找。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只有十三岁就悟到了这个道理。风即是万物
◎海恋
如果,此刻你在林中
你便会知道风是怎样汇入万物的
它打开草茎和花苞儿
打开柳枝和每一条叶脉
打开大叶杨擎天的手臂
打开鸟鸣和露珠
打开飞瀑,打开迷一样的
曦光和晨雾
它把一道道枷锁甩得老远
告诉它们:自由和春天恒在
千沟万壑皆在欢呼
万物在风中
风即是万物
大正赏读“万物在风中,风即是万物”,诗人这样的观物、感悟,和“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是一样的,只是表达不同而已。诗歌前面一气呵成的铺垫,只为结尾一句而来。此诗自然,水到渠成。
复苏的栈道
◎印清
历经寒冬的洗礼
一条苏醒的蛇
点缀在尘埃的怀抱
首在虚空
尾早已延伸极乐
净土,灵魂畅游莲池
八功德水淋泽周身
龙华会上,聆听
释迦能仁讲大般涅槃经
海恋赏读阿弥陀佛。从这首诗中,我读到了一种大慈悲。佛度一切有情众生,而这复苏的栈道亦可被度,这是佛家的大慈悲,大心怀,亦是诗作者的有情之境。正如诗人奥冬所说:诗写自己的生活,才是应该。印清师父的诗中常有佛教用语和佛道元素,对于禅诗创作和阅读而言,或许会给人一种故意之感,但对于深居修行的印清师父来说,却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是啊,这就是印清师父的生活,他住持山西宁武凤翔山普应寺,与几位老僧久居深山,寺院高踞在悬崖绝壁之间,一条几公里的栈道盘旋深入,连接着世外与人间,据说,山中的严冬可达八个月左右,人迹罕至,寺中的僧人每年都有几个月吃不到一点儿青菜,白薯果腹亦是常态……能坚守这份清苦,除了信仰的力量,还有什么能趋之使然。皆言佛性空无,我倒觉得是情深至此,度尽天下众生,离苦得乐,这便是悲欣交集,圣人情怀。就诗而言,这首诗完成得很自然,陈眼中之相,抒心中之念,没有附会,舒展妥帖。如是我闻
◎素手拨筝
午梦醒来,女儿在书房上网课
他枕在沙发上看手机
我坐在佛前,翻开《法华经》
窗外有鸟鸣,风吟,犬吠,海潮音
磨剪子的吆喝,装修的电锯声
我读出了经文的第一句:
如是我闻
江晓帆赏读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佛经中三藏十二部,每一部经文正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如是我闻是一切经典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入佛门的关口。其中的“如”指的就是“阿”,“是”指的是弥陀,“我”指的是佛,“如是我”,即“阿弥陀佛”,“闻”就是闻法见道。“如是我闻”则万法皆成。诗人用一家三口的行为,以及窗外鸟鸣、风吟、犬吠、海潮音、磨剪子吆喝、装修电锯声,构成了红尘滚滚……仿佛是众生皆佛,世界也成了一部大经书。童话
◎奥冬
有一天我走在
山路上。路边
有山花,有山草
有山风轻掠。我
遇见一个人,
我说:“嗨,伙计,
你一个人
要去哪里?”他
回答说:“在我
小时候,我听过
许多童话,
那很美。后来
我长大了,上学,上班,
恋爱,结婚。可是
现在,我对这一切
都厌倦了。
我想起童话世界。
我现在就是要
到童话世界去。”
我问:“你知道
它在哪儿吗?”
他说:“我不知道。我
只知道我必须去。”
我说:“那么
好吧,就让我
跟着你走。我会
把你领到那里的,哪怕走到
我们白发苍苍,哪怕
走到我们一步也
走不动,我们至少
还可以躺下来
做做梦。或许
只有在梦里
我们才能到达。但
只要到老的时候
我们还可以做梦,
我们就心满意足。”
奥冬自评这是我十八年前的一首旧作,这次因为符合“在路上”的主题而发出来的。当时还没有对现代禅诗作有意的探索,但现在看看,也算暗合了。诗里的“山路”当然只是象征,我佩服出家修行者,但也认为在家也一样可以修行,所以诗中的“到童话世界去”并不是抛家弃工作。甚至诗中的“我”也只是个象征,可以指诗,指艺术,或其它精神指引。所以才会有“我”跟着“你“走、”把你领到那里”的写法。回头看看,自己的风格变化很大,写诗,也一直“在路上”。主要选稿基地现代禅诗探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