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第三次考古发掘初步厘清军阵排列规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扫荡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军如何排兵布阵?秦陵陶俑制作流程如何?这些千古之谜的答案已开始浮出历史的水面。陕西省文物局12日发布了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发掘又有新收获,考古工作者对陵园外围的大型陪葬坑——一号坑进行了持续十余年的第三次考古发掘,新发现陶俑余件,并初步厘清军阵的排列规律,还明确了秦陵陶俑的制作程序。

  两面战鼓保留鲜艳彩绘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会上发布称,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园外围的一号坑进行了持续十余年的第三次考古发掘,新发现陶俑余件,此外,还在一号坑内发现了两处漆鼓鼓面。

  据介绍,两面鼓上保留有彩绘,至今仍非常鲜艳,附近还发现了鼓槌的遗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两面鼓面直径约70厘米,出土的位置在一辆战车附近。“这说明鼓可能和战车的性质有关,一号坑内此前还曾出土过钟,钟可以用于鸣金收兵,鼓则可用于指挥部队向前,这次发现的鼓说明战车可能是用于指挥战斗的。”

  申茂盛表示,从鼓上的彩绘来看,可以认为这两面鼓属于当年可以实际使用的鼓,“秦始皇陵兵马俑实际就是模仿了当年的一支军队,军队实际配有的装备这里都应该有。”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军队作战就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记载。申茂盛表示,此次发现的鼓就是这套指挥体系的一个体现。

  初步厘清军阵的排列规律

  申茂盛介绍,一号坑的建筑结构为框架式,与厢椁式陪葬坑相比技术较为原始,可推知其在陵园中修建较早。同时,这次考古发掘还取得了多项突破:明确了武器的种类与配属,清理出俑坑中第一面盾牌,确认了特殊俑的职能,并初步厘清军阵的排列规律。申茂盛说,此次考古发掘还明确了陶俑的制作程序:陶俑在塑出大型后,先作细部雕饰,然后再粘接双臂。

  秦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件。

  发现甬道被人挖开过的痕迹

  在此次报告的发现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甬道被人挖开过的痕迹。申茂盛介绍,在一号坑甬道发现的一些土和甬道原本的土不太一样,“按说甬道被封闭之后,就不会有人进来了。可是这些新发现的土是红色的,其中含有一些木炭等杂质。”他表示,考古学家推测,能够利用甬道进入俑坑进行破坏的人,应该是参与了俑坑修建的人。“历史记载,当时秦朝征调了大批参与周边建设的人去对抗项羽,后来部分人向项羽投降了。也许这些人接受了项羽的指令,来到这里进行了破坏。”考古学家据此认为,甬道迹象可为项羽破坏秦始皇陵园和兵马俑坑提供一个非常有力的佐证。

  考古发掘至今已持续13年

  申茂盛介绍,此次考古发掘早在年就开始了,至今已持续13年,“我们不追求速度,就希望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放过,有一点新发现,就把它研究清楚。此外,我们的学识是有限的,有些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无法解决,不如留给我们的后代。”但他表示,考古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非常要求速度的情况,“部分兵马俑上存在彩绘,如果出现脱水,其上的彩绘就可能会脱落。这个时候就需要抢时间,出土后尽快将其送到实验室去处理。有的时候我们甚至直接不挖,带着土就送去实验室,交给专业保护彩绘的专家。我们有需要慢慢处理的地方,也有需要抓紧处理的地方。”

  文/本报记者屈畅供图/视觉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