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御手俑需要四年才能驾车,一旦学艺

秦始皇平灭六国时期,他曾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御手职位,御手们不仅要身穿特殊铠甲,而且还需要训练四年才能驾车。一旦学艺不精,就会遭受一个严重的处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战国七雄纷争百年,致使中原烽火不断,但在战国末期,秦国靠商鞅变法一举成为强国,并逐渐吞并六国,终于奠定了华夏大一统的局面。秦国的强大自不必说,但我们应该了解秦国的前世今生,探究一下秦国是如何诞生的?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的祖先费昌曾经作为商汤的御手,参加了商人部落击败夏桀的鸣条之战,从此秦人开始出现在政治舞台。此后,秦人的另一个祖先造父又有幸成为周穆王的御手,因其善于驾车,故此得到了周穆王的赏识。至周孝王时期,秦人主要负责为周王室豢养御用马匹,最终得到周孝王封赏,从此才正式立号为秦。总而言之,秦国的先祖们都非常善于驾车,靠着给领导做司机才获得了合法的封地。

秦人能以驾驭车马获得封地,其国内自然也盛行御车马之风,尤其是秦始皇本人,更重视车辇座驾的安全性,故此,聘用一位合格的御手显得尤为必要。据考古专家称,在秦兵马俑坑中,预计会出土战车余辆,每一辆车后都设置有一尊作赶车姿势的御手俑。御手俑们头戴长冠且身穿铠甲,双臂自然向前伸展,双手半握,身体微向前倾,目光平视,神情专注。从面相上来看,御手们的年龄均为25-30之间,属于青壮年,身高多在1.8米左右。

考古专家们认为,秦代工匠之所以会用高度写实的手法,将御手俑忠于职守的形象和认真专注的神态,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正是凸显了秦人对御手的重视。需要知道的是,御手们的穿着并不普通,他们穿戴的盔甲十分特殊,其中突击战车上的御手俑居然还有盆领,也就是颈甲,臂部的甲衣也长至手腕处,手上还有护手甲,能够在战场上最大限度的保障御手的安全。

作为皇家御用的司机,御手们的待遇自然不低,但相对而言,御手们的选拔制度也颇为严格。早年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曾有一篇名为《秦律杂抄·除吏律》的规定,其中写道驾邹除四岁,不能驾御,赀教者一盾;免,赏(偿)四岁繇(徭)戍。大概意思是说,秦国的皇家御手要经过四年的训练才能胜任,如果御手在学习之后仍然不能驾驭车马,就需要处罚教练,处罚其交出一面盾牌。正常来说,御手被考核合格之后,可以免除4年内的徭役,但若是不合格,则要重新补服徭役。

谈到这里,读者们肯定会感到好奇,秦国为何会对御手如此严格?其实,我们可以秉承存在即合理的原则看待问题,严格要求御手水平,的确存在合理性。秦人好斗,尤其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开始采取军功制度,让士兵有了依靠能力晋升的渠道,故此,军士们奋勇当先,在战场上不惜驱命。无论是在战场还是朝堂,御手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业,故此,在面对危险情况时,御手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为主人化险为夷。若是御手们贪生怕死、畏惧刀剑,则必然会导致战车的战斗力下降,继而影响战争的走向。

在秦国严苛的制度面前,御手们都十分努力,甚至不惜为主人付出生命,毕竟他们真的无法承受考核不合格后的惩罚。四年的徭役看起来简单,其实却是可怕的惩处办法,所谓的徭是钱财,戍则是戍边。当时的秦朝规定,秦国国内每个人都有戍边的责任,每年需要戍边三日,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到边疆戍守,于是只能出钱相抵。如果按照以上钱数来算,每年钱,四年就需要钱,而秦国当时一斗米的价格是三文钱,换算成人民币约为20元左右,故此钱直抵现代元。虽然对于现代人而言,并不算太多,可在古代收入偏低的农民看来,元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甚至可以称作是天文数字。

由此可见,古代培养一名合格的御手是极其不容易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时代才会飞速发展,毕竟只有人人认真做事,才能推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资料:《秦兵马俑》张金虎著陕西文物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