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选你做顾命大臣,可谓慧眼独具。”——熊召政《张居正》独具慧眼的人,往往做事可以事半功倍。古代的帝王知人善任,懂得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人,帮其打下江山。当代社会,一个人眼光的独到,往往也会使自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在文物市场非常火爆,如果能够辨别文物,则有可能使自己一夜暴富;有些人身怀宝物却不知真伪,例如有一位农民用了10多年的水瓢,是无价之宝,因为这水瓢上有22个字的铭文,成为无价之宝。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有数不尽的文物。目前,各大博物馆中也在展览着那些文物,这些文物制作精良并且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今,虽然我们的科技力量越来越强,但如果想要仿制文物,则是一件困难的事儿,既然文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使其价值连城。很多人非常爱国,即便得到了价值连城的宝物,也会将其主动上交给国家。在天津博物馆中,就有一件文物是8元征集到的,最初只被当成了水瓢,没想到其背后却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们就挖掘出很多古代器物,并且将其当成生活用具,让它们在生活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不过,由于那时社会文化没有普及,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人民的知识有限,根本不会想到这些是珍贵的文物。兵马俑的出土,就是一位农民的偶遇。当时农民正在挖井,却没想到挖出了兵马俑,农民本身对此并不知道,可没想到兵马俑是重要的历史遗迹,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如今,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此外,有一些农民挖出了一些文物后,将其用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文物看起来很实用,又其貌不扬,农民们也没想到不起眼的物件竟然价值连城。此外,有一个水瓢,虽然被人使用了10多年,却也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经济逐渐富裕起来,开始对于文物非常重视,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着文物,伴随出土的文物,国家就开始宣传保护文物,有关部门也在组织专家到各地考察,搜集更多的珍贵文物,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随后,很多人的意识也开始觉醒,意识到文物的珍贵。在那个时候,专家来到了一个河北小山村,听到当地农民有一个酷似水瓢的物件,于是马上来到这家。原来,这家的主人姓李,周围的亲朋好友都亲切的称他为老李。当老李听到有专家来到家里的时候,自然非常开心,于是将自家的水瓢拿来给专家过目。专家看到水瓢后,觉得其相貌平平,并没有不同之处,可是专家却隐约地感觉到它又很特殊,于是便花8元钱将其买了下来。当专家回家后,便开始仔细的研磨,最终发现水瓢上有22个铭文,因为年代久远,这铭文变得模模糊糊,所以专家便将这些铭文临摹在纸上,研究这些字。此后专家发现这22个字为: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邪;容一升,重斤二两,工师骏造。再根据史料结合得知,汉武帝使“上林苑”为汉武帝时期所修建,而“共府”指的是供应物质的单位,再结合其他铭文,最终推测得知:汉武帝时期,一位叫骏的技师打造的这只水瓢,并将其送到上林共府。古人之所以会在文物上留下名字,源于当时的制度。当时无论是平民百姓的一砖一瓦,还是富丽堂皇的宫殿,都要留有名字,名字能够为事后追责提供作用。由此可见,汉武帝时期的工人已经相当的严谨。如今这只水瓢被收购于天津的博物馆内,供后人观赏。尽管这只水瓢其貌不扬,但独具慧眼的专家们,却发现了这只水瓢的价值连城,专家们的推测,也使我们得知,古代的建造制度,更能让人了解古西汉时期的艺术建筑水平,以及他们对工作的严谨态度。“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吴承恩《西游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有些其貌不扬的物品,看似没价值,但是其背后却有巨大的作用。有很多文物都是如此,犹如“破铜烂铁”的东西,在专家的评估下,其价值就显现出来。由此可见,我们不应该以貌取人或以貌取物,对待人和物都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参考资料:熊召政《张居正》吴承恩《西游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