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及秦文化的发源地,竟然不是在陕西

说到“秦“,人们往往会想到陕西。

例如大家熟知的秦俑,又称为秦始皇兵马俑、秦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是陕西西安的文化旅游名片。

数量庞大的秦俑,形象各异,几乎无一雷同,丰富而生动地展现了“秦人”的多种人物形象。

再如,秦国长期定都在咸阳(今陕西境内),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了秦王朝。

还有,陕西的地方主流戏曲叫“秦腔”,陕西作家贾平凹也写过名为《秦腔》的长篇小说。

尤其明显的是,陕西省简称秦。

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秦国发源于陕西。

其实,秦国的发源地在甘肃。

01“秦”的地理文化涵义

据《史记》记载,秦人的先祖是先贤皋陶、伯翳(伯益),是远古部落首领少昊的后裔。

据说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

秦人的先祖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

周幽王时,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保卫周王室有功,被封为诸侯国,于是就以所居之地“秦”做为国号。

对于秦国的起源,其它一些典籍也有记载。

例如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对“秦”字的解释之一是:“伯益之后所封国”。

段玉裁所著的《说文解字注》中对此有详细解释:

《郑诗諩》曰:秦者,陇西谷名,於禹贡近雍州鸟鼠之山。尧时有伯翳者,实臯陶之子,佐禹治水。水土既平,舜命作虞官,掌上下草木鸟兽,赐姓曰嬴,历夏商兴衰,亦世有人焉。周孝王使其末孙非子养马於汧渭之间。孝王封非子为附庸,邑之於秦谷,至曾孙秦仲。宣王又命作大夫。始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国人美之。秦之变风始作。按伯益、伯翳实一人,臯陶之子也。今甘肃秦州清水县有故秦城。汉地理志之陇西秦亭,秦谷也。

这段记载,说明了秦国的起源及地理位置。其中明确说了“今甘肃秦州清水县”、“陇西秦亭”。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典,是我国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段玉裁是清代著名学者,他所著的《说文解字注》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的字典,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因而他们的说法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我们再说说“今甘肃秦州清水县”、“陇西秦亭”。

先说甘肃秦州清水县。

它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隶属于今甘肃省天水市,东边与陕西省宝鸡市交界。

周孝王时,赢姓部落首领非子被封为附庸,秦人开始在清水县境内活动。

西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年),开始设置清水县、戎邑道(治今黄门乡)。从此才有清水县名。

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撤销清水县,并入陇县。

北宋时,清水县属陕西路秦州。

元代,清水县归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秦州。

清朝初期,清水县属陕西省右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后改属直隶秦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水县属甘肃省天水市管辖。

也就是说,在历史上,清水县曾经一度属于陕西管辖,但后来至今属于甘肃省管辖,正好位于甘肃、陕西两省的交界地带。

再说秦亭。

公元前年,周孝王封嬴姓赵氏家族旁系成员非子为附庸,食邑在秦(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境内)。

秦亭的故址,有个公论,就在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境。

清水县位于今甘肃省和陕西省交界地带,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属于陕西或者甘肃,现今属于甘肃省。

同时,《说文解字》中对“秦”字的解释也有:

“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籀文秦从秝。”

《诗·秦风·车邻》注:秦,陇西谷名。在雍州鸟鼠山之东北。疏:今秦亭,秦谷也。

这段史料的意思是说,秦地气候和土壤适宜种禾。因而“秦”字与禾有关。

在甲骨文中,“秦”字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半部的左右是两只手(“廾”),中间是“午”字,“午”是“杵”的初文,是一种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来在石臼里捣粮食用的。下半部是两棵稻谷,象征成熟的庄稼。

这是一幅两手举杵正在舂米的丰收景象。春秋金文、《说文》籀文字形都一样。

西周金文省“秝”为“禾”。小篆承袭从一禾的字形。

汉代隶书将字形简化,上部写成“春”字头,下部仍然是“禾”字,楷书作秦。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毗邻关中平原,在夏、商时期属雍州。

周孝王十二年(公元前九世纪),赢非子在秦池(今张家川县城南一带)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地,号赢秦。

“秦“即后世的秦亭,是天水市辖区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

秦国曾在此地设立了邽县和冀县,是中国历史上建城设县最早的地方。

邽县后来改为上邽县,属于秦始皇时期天下三十六郡中的陇西郡。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年),从陇西、北地二郡分拆,设置天水郡。从而有了“天水”的名称。

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远古时期的天水一带山水灵秀,林木密茂。

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大地在轰隆隆震动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的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

此湖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

于是有了“天水”之名。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年),设置秦州。从此有“秦州”的名称。因而天水也别称秦州。

天水市属温带季风气候,森林资源丰富,境内有渭河以及支流榜沙河、散渡河等,还有嘉陵江支流白家河、花庙河等。

天水自古至今是西北地区少有的优良的农耕基地,被誉为“西北小江南”。

这也应和了“地宜禾”的记载,是秦国早期的农耕基地、根据地、发源地。

因为其地“宜禾”,所以就以“秦”为名。

目前,天水市下辖的地名中,就有秦州区、秦安县、清水县。

所以说,甘肃省天水地区,是秦人、秦早期文化的发祥地。

此后,秦人不断向东迁徙、扩张,进入陕西的关中地区。

到秦孝公时,定都咸阳。

后来,秦国逐步壮大,进而吞并六国,秦王嬴政最后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秦王朝。

02“关陇”是联结甘肃、陕西两省“秦文化”的地理文化纽带

今天的甘肃、陕西、宁夏三个省份交界处,横亘着曲折险峻的陇山山脉,也是古代军事要地。

由于在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因而后来也叫六盘山。

甘肃省简称“陇”,即有陇山的渊源。

秦国发于甘肃省天水一带,进而向东扩张至陕西关中一带。

这两个地区,围绕在陇山山脉周边,地理位置毗邻,气候、风土人情接近,因而出现了“关陇”一体之说。

例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陇世家、关陇集团、关陇铁骑。

“关陇世家”在汉朝时已具雏形。例如王莽末年,占据天水一带的军阀隗嚣与刘秀割据天下,后来被平息。

《后汉书公孙述传》中记载:“汉帝释关陇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

大意是说,东汉光武帝刘秀解除了对关陇一带势力的忧虑,得以专心向东征伐,占有天下的四分之三。

到北魏时期,关陇一带的门阀势力成为一股实力雄厚的军事政治力量,被称为“关陇集团”。

他们家族显赫,文臣武将人才辈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位高权重。

西魏、北周、隋、唐朝的皇帝,大多出自于这个“关陇集团”。

例如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唐朝开国皇帝李渊都出自“关陇集团”,并依靠其大力支持而得以建朝。

所以,秦国的发源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秦文化”在陕西发展演绎的更加典型。

“关陇”自古是一家,至今是联结甘肃、陕西两省“秦文化”的地理文化纽带。

而且,天水市虽然属于甘肃省,但因为毗邻关中平原,因而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