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夫
章丘古有八景,自明朝时就有“八景诗”流传:“高耸危山圣井澄,绣江春涨水流声。百脉寒泉珍珠滚,黉塘夜雪粉妆城。锦川烟雨时时润,龙洞熏风日日清。白云棹罢归来晚,卧看东陵晓月明。”笔者将诗简化为八个字,即“山水泉城,风雨云月”。高山永恒,风云变幻,时至今日,诗中的“八景”又是怎样的呢?你知道都在哪吗?
危山圣井
危山海拔米,风景区面积1.4万亩。极顶有济南王刘辟光墓,俗称铁墓顶。年底,在山腰发现汉代彩色兵马俑陪葬坑,被专家誉为中国第三大兵马俑坑。风景区建有寺塔殿阁、铜质菩萨大佛、缅甸玉卧佛,博物馆等,宏伟壮丽,梵音袅袅,为济南东部著名风景区。圣井在山阴,井壁青石砌就,碧苔茸茸。井口立石碑,石碑联曰:“家兴泉自流,地旺水长盈。”泉水自井壁石缝流出,入山下玉带溪。传说,古时危山三年不下雨,百姓愁苦万状。忽有一高僧从天竺来,引众人至山顶,用禅杖一指说:“此处不深就是水源,何不在此打井?”众人挖之,果然泉水澄清,喷涌而出。百姓把天竺僧奉若神圣,称此井为圣井。
绣江春涨
绣江,因芹藻浮动、水纹如绣而得名。发源于明水百脉、眼明两大泉群。泉水北流至金盘村与西巴漏河汇合,经章丘古城,蜿蜒曲折32.8公里,注入小清河入海,绣江是章丘的母亲河。
旧时,春日渐暖,积雪融化,绣江河水上涨。春夜万籁俱静,月光之中,在章丘古城东关桥下,江水跌宕,浪卷如雪,拍岸击石,訇然如春雷,细碎如弹琴。月辉妙音,令桥上观景人陶醉。古诗《绣江春涨》“一天春卷千堆雪,三月晴轰两岸雷”即指此。近代,由于冬季少雪和东关古桥的坍塌拆除,此景已随江水流失不存。
百脉寒泉
百脉泉是济南72名泉之一,古书记载:“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古代依泉建龙泉寺,近代建百脉泉公园。泉为“品”字形方池,石质雕栏护围。泉畔庙宇巍峨,竹影婆娑,垂柳依地。池内百脉沸腾,万千珍珠滚动,玲珑空溟,出神入化。泉区夏季凉气袭人体肤,故称寒泉。百脉泉公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联合国“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是章丘的明信片。古人有诗云:“到处名泉看欲尽,孰知此地泄天真。”“颗颗为珠碎,沄沄比镜平。”“嘉泉灵沼向齐称,百道清淙地底腾。”“谁从海底透鸿蒙?迸出蛟珠万窍通。”这些诗句都是对百脉泉的写真赞颂。
黉堂夜雪
黉堂岭,位于相公庄北3公里,是一处平地中漫起的高阜。因古代岭上有书院学堂而得名。在雨后深秋的夜晚,岭上会生出一片片白色的“石碱”,溶入朦朦胧胧的月色中,远观如雪如粉,隐约中的黉堂建筑在雪粉中犹如城垣仙境。此景亦真亦幻,自上世纪始,山岭建筑、植被、气候、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黉堂夜雪也时过景迁,只能停留在了历史的诗句吟诵中。
锦川烟雨
章丘老城西门有内外两门,外门名曰“通济”,内门名曰“锦川”,二门之间是瓮城。绣江绕城而过,护城河水盈漫,水气浓重。朝夕之间,水汽生发,云蒸霞蔚,空濛湿润,烟雨凄迷,常有露珠挂于锦川门内外。登锦川门楼观望,女郎山庙宇隐约,绣江河碧水似练,瓮城烟雨湿润,观景者如在仙界。有古诗一首赞曰:“锦川带美陂,油壁驻芳时。雨湿村边柳,花明郭外祠。绿烟寒不断,红日上犹迟。风景时时润,前人好句垂。”
古城门在上世纪60年代尚存,但烟雨早已飘逝。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在锦川门遗址西面挖掘新建的人工湖游乐区。游乐区中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叫“锦川烟雨”亭,启迪后人对古城昔日风景的追思。
龙洞熏风
古代,章丘有东、西两个龙洞。东龙洞在今官庄街道办赵八洞村四暨山腰,西龙洞在历城区南部山区。“龙洞熏风”本指西龙洞,但西龙洞划归历城管辖之后,章丘人习惯上便把东龙洞视为“八景”之一了。
东龙洞在赵八洞风景区内,是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洞口之上又有一小洞口,名曰“天窗”,阳光可从天窗射进洞内。洞穴虽高广如厦,但并不黑暗。洞内石壁镌刻元代佛家造像84尊,形态各异,丰富生动。风景区盛产香椿,每年都要举办香椿采摘活动。所以景区又被称为“佛国洞天,香椿之乡”。每年谷雨前后,椿芽勃发,“水自洞中流出冷,风从林里过来香。”椿芽香气袭入洞中,熏风醉人。
白云晚棹
白云湖是济南市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山东省第三大湖泊,属黄河流域小清河水系,是著名湖光风景旅游胜地。目前,白云湖已列入省内第一批湿地保护名录,并批准进行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打造“水乡白云、江北生态明珠”。
李开先在《浚渠私说》中描绘:“章丘西北,有湖一区,名曰白云湖。东接漯河诸山七十二峪,西灌鹅女沟七十二渠,溪谷缕注,众水潴而为湖,白云英英出其中,湖因以名。重青浅碧,拖练柔蓝,春艳秋辉,朝浓暮淡,一日之间,虽云异态,一岁之间,俱是奇观。向尝拉伴嬉游,至于湖心,舟中仰面,人烟了不可见,唯水与山连,山与天连,山如锦屏,天如华盖。俯仰天地,表里湖山,信为一方之浩壤,而三齐之水府也。”游客荡舟莲荷间,自然流连忘返,也就“白云棹罢归来晚”了。
东陵晓月
东陵山又名杈枒山。在章丘区普集东北5公里处。章丘《县志·山水考》载:“杈枒山在县治(旧章丘城)东南四十里,入长白山第一峰也。怪石嵌崎万状,雨后瀑布光射数里,北巅有大窟透月,载入八景之中。”山顶北崖有两巨石巍然耸立,中间又夹一巨石,远远望去如石窟。当月明晨晓之时,古人在县衙阁楼的卧榻上,开窗东望,石窟如晴空一轮朗朗明月。于是,文人们吟诵出了“卧看东陵晓月明”的诗句。也有人说,在一年中的某月某日某时,月亮真的会从大石窟中冉冉钻出来,形成更为奇特的自然景观,这便是县志中记载的“大窟透月”。晓月石,大窟透月,是章丘一个永远的自然景观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