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火车站附近,有专门发往临潼秦兵马俑的旅游中巴车。
“去兵马俑,11元钱。”售票员上前招揽顾客,操着一口陕西话介绍收费情况。
我将行李箱塞进了车肚子里。由于是独自一个人游,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一心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细雨迷蒙中,山峦重叠,绿树葱郁。不时看到路边有大婶摆着大筐大筐的石榴卖。又大又红的石榴,十元三个!仔细一瞧,路边一人多高的树上,沉甸甸地挂着灯笼似的石榴。石榴林一片接着一片,怪不得贱卖!
在临潼县城,上来一个年龄相仿的女子坐在我身旁。搭讪间,得知她就是秦兵马俑的工作人员。她说自己有个好友就是湖南老乡。听说我来自湖南,这个陌生的邻座马上热情地指导我如何存放拖箱,下午该如何乘车返城。我真是沾了那位素未谋面的湖南人的光呢。
抵达兵马俑博物馆,十一点半了。天气阴冷,又近午,博物馆门口的人不算多。放眼四周,感觉脖子上挂着导游证,穿西装的本地讲解员比游客多。
购票中心前面的坪里,铺着黑黑的砂砾。奇怪的是,细雨落在沙地上,发出一阵好听的“沙沙”的声音,仿佛这些砂砾都是空心的。
宽敞的售票大厅里,足足有二三十个人工服务窗口,三四十台自动售票机。花一百多元买了票,再在一旁交了一百元押金,租了一个电子导游仪,独自撑着伞往里走。
验过景点门票后,进入里面看到的并不是博物馆,而是一个类似于公园的宽敞的去处。会不会是我走错地方了?我心里暗暗责备自己仓促间没做任何攻略,傻乎乎地莽撞而来!环视一周,发现了一张平面地图。我正研究,发现陆陆续续有游客在门左花三十元购票,上观光车朝园子里去了。
博物馆还很远吗?且前面是两条分叉路,路口也没有指示牌。万一走路迷路了,可不是好玩的。恰好,我发现门右有一个铁皮屋子,里面有几个讲解员模样的姑娘正歇着。我上前打听,一个姑娘说:“就在前面不远,直接走路就到了。”
幸好我机灵,又省下了三十大洋。果然,朝里走了十来分钟,就到了博物馆的一号坑。
一号坑的外厅正中,是一个三四米见方的地形概貌模具图。打开电子导游仪,听其讲解秦兵马俑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选址的原因。
但厅内的游客渐渐多起来,电子导游仪的使用受到干扰。偏偏听得不清楚的地方,又不便倒过去重听。这时,看到身边有一对情侣雇请了一个真人讲解。讲解员讲得生动、具体。我立马决定关闭电子导游仪,听真人讲解。遂与周围另两个散客一起,上前拼成了一个五人团,人均出26元。(这是真人导游能接受的最多人数。)
一号坑是秦俑三坑中最大的一个。东西长米,宽约62米,总面积达到了一万四千多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发掘多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多件,战车20多辆。这些兵马俑,排列成一行行,一列列。前方为大型疏阵,后方为指挥部。这样的军阵,气势磅礴。
细看俑坑,是地下巷道式土木结构,坑底铺着青砖。一共有十个隔梁。将坑分为十一个过洞。洞的两侧有立柱,洞顶有木架,密排棚木。棚木上面铺席,席上盖土。
导游详细地对坑里有代表性的去处进行了介绍。东南角标示了一个6号牌。这是最先发现俑坑的地方。年,西杨村的村民杨志发在村里打旱井,无意中发现了陶土碎片,进而上报,才有了这一惊人发现。现在,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杨志发现今是秦兵马俑博物馆的荣誉馆长,享受着国务院津贴。
佣是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而出现的。秦始皇兵马俑是制作成兵马形状的陶俑。坑内所有的兵马俑,都面向东方。最多的是武士佣,平均身高1.80米。千百个陶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没有哪两具是相同的。据说,因为每一具兵马俑都是根据真人绘制而成。就拿头部来说,细细的发丝的纹理都极为清晰。有的头挽发髻,有的免盔束发,有的头戴软帽、有的头戴长冠……陶俑身上的铠甲,脚上的鞋子,站立的姿势也各不相同,有军士俑,有立射俑、有跪射俑、有军吏俑、有骑兵俑、有驭手俑……于更细微处,则陶俑脸上的神态、表情也迥异:有怒目圆瞪的、有眉清目秀头微微低垂的、有侧目凝神若有所思的……
武士俑手中拿着各式兵器,如弓、弩、箭、镞、矛、钺等。这些兵器,全是青铜器。其中,长坡和金钩,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虽然深埋地下数千年,青铜兵器经过了防锈处理,至今仍光亮锋利如新。
一号坑的最里边,还有很大一块地方没有发掘。中间坑道里,堆着许多碎片,有人正在里面进行研究工作。可别小瞧了那些身穿灰扑扑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他们大都是中科院的考古工作者。一个成型的陶俑,得靠他们几个月,甚至是一年多的工作时间才能拼出来。据说,每一具陶俑都是彩色的。至于目前所看到一号坑里的兵马俑为什么都是灰不溜秋的?是因为技术水平限制,一出土就被氧化了。而目前,中国和英国进行技术合作,挖掘出来的陶俑就保留了部分彩色。
导游指了指一具被特殊的保鲜膜包裹的兵马俑。我们清楚地看到这具陶俑的脸是肉色,脖子的衣领处是褐色,脚上的裹腿是白色的。为了完好地保存下来,今后的挖掘工作会更慢一些。
三个俑坑,成“品”字形。其中,二号坑和三号坑的面积都没有一号坑大。二号坑里发掘的秦陵二铜车成为了镇馆之宝。考古专家发现,铜马车共有三千多个铸件,其中金铸件七百多个。总重量达到公斤,金铸件三公斤多。蓬盖、伞盖、车厢、甚至是铜马脖子下的璎珞,都是极其精细的。而这样的“小轿车”,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躺卧。既考虑了遮风挡雨,又考虑了透气凉快。
导游指着另一辆铜车说,那是现代人们仿古做出的复制品。复制品的工艺水平,明显比真品做工差太多。不得不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赞叹。为什么当年那么好的工艺水平没有流传下来?据说,秦始皇为了保密,在秦陵建成之后,将所有的能工巧匠关在密室活活给闷死了!
三号坑面积更小些,据说主要是将领。这里,号称为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有意思的是,有一尊半蹲的跪射俑,是至今出土的最为完整的陶俑,没有经过任何修复。从一侧看,那线条恰似陕西地图。因此,这一具陶俑也被称为吉祥物,被仿制出售。
四号坑有坑无俑。导游说里面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没有建成。
在里面参观了三个多小时,我尚觉得意犹未尽。导游将我们解散之后,领着其他人去骊山了。我看看脖子上挂着的电子导游器,又看看时间离去咸阳机场尚早,再次绕进了一号坑博物馆,要细细地看看考古工作者如何工作……
只是,下午四点左右,一号坑里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了。不一会儿,就人头攒动,人流如涌了。
四点半左右,我从一号坑出来,进了旁边的演播厅,十来分钟的视频,重现了当年秦兵马俑的制作情况。
最后,随人流去了兵马俑附近的一处实景参观。八十元的门票,现代仿制,加入一些灯光造景。不推荐。
时间关系,华清池不能去看了。
经的士司机指点,终于找到我寄存行李箱的地方。此时已经五点半了,晚上九点的飞机。因机场在咸阳,而我此时还在临潼。怕时间留得不够,心里略有些着急了。
所幸,路边聚集了很多穿制服的导游姐姐妹妹们,她们大多是要回临潼县城里的。两个导游姐姐热心地说:“去咸阳机场,你不必回西安城了。从临潼有直接往咸阳机场的专车,你不如直接花二三十元钱的士费,去临潼转车。”
经此指点,我立马邀请两个导游姐姐不如直接上我的的士,我顺道将她们捎回临潼县城。而她们也热心地将我送到了去机场的专车上——正好赶上了最后一趟去咸阳机场的车。
九点多,飞机准时起飞。四百多元的特价机票回湖南,比高铁便宜了近两百元,还是不错的。
有友人前一日正好游完了兵马俑,建议我此处留出三四个小时就够了。可我还是觉得这大半日太赶。
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有太多的地方值得好好做功课,再去细细游赏。
湘江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