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工作人员布展时,青丝垂下,划过剑刃,竟悄然掉落!文献中的吹毛断发,真的发生了。
剑乃君子之器,刚正不阿之兵,宁折不屈之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剑,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国之重器,关乎国运。
吴王阖闾曾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
顿时,响应者如云。当时,连著名的铸剑大师欧治子和干将莫邪夫妇都生活在吴越地区,顶尖人才的到来,带动了吴越地区的铸剑之术。吴国铸剑之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吴国将士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为后来成为春秋一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国是铸剑的后起之秀,特别是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吴、越、楚国的铸剑名师都归入秦朝,铸剑技术达到顶峰。年,18柄秦剑问世,更让人见识到,何谓绝世好剑。
年,考古专家对兵马俑2号俑坑进行发掘,突然发现一座兵马俑身下压着什么东西,形状又细又长,专家连忙加快了清理速度,等见到其庐山真面目时,众人无不眼前一亮。
这是一把制作精美,寒光鉴人的青铜剑!它虽历经千年,仍剑气如虹,透过剑光,仿佛还能看到铁马冰河,硝烟弥漫。
剑素有“百刃之君”的美称,早在西周时期,古人就掌握了合金铸剑技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人的铸剑水平已然出神入化。
传说中的十大名剑,轩辕、湛泸、赤霄、太阿、七星龙渊、干将、莫邪、鱼肠、纯钧、承影,大都出于这个时代。
2号俑坑出土的这把青铜剑,制作精良,就算不是名剑,恐怕也不遑多让。因此,安置好这把剑,专家们又全身心投入工作。
令人振奋的是,1把、2把、3把……2号俑坑竟然又陆续出土了17把的秦剑,每一把都刃如秋霜、寒光凛凛。
这些剑形态相差无几,都是又细又长又尖,形如柳叶。每把剑都有8个棱面,令人惊叹的是,这八棱面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战国时代的青铜剑,秦剑明显要长不少。战国时代青铜剑大约都是50-65公分,比如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就只有56厘米。而这批出土的秦剑,其长度在81—94.8公分。
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在冷兵器时代,双方短兵相接时,比普通剑要长20-30公分的秦剑,自然更容易刺穿对手。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工作人员布展时,青丝垂下,划过剑刃,竟悄然掉落!
是的,文献中的吹毛断发,真的发生了,其主角竟然是保质期超过年的青铜剑。
这些青铜剑到底有什么黑科技?
为了破解青铜剑之谜,专家们先后将这些青铜剑送到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上海冶炼厂等单位,进行激光显微光谱、电子探针、X光荧光检测和化学定量分析。
经过研究,秦剑不锈的秘密先破解了。
原来,每一把秦剑剑身,都有一层厚度约10微米左右的铬盐氧化物,这些铬盐氧化物起到了非常好的防腐防锈作用,使得秦剑千年不锈。相比越王勾践剑的硫化处理技术,铬化技术显然更为先进。
这一发现引发世界范围热议,要知道,德国在年、美国在年才成功掌握,这两个国家并列申请了专利。换言之,我们的祖先掌握这项技术,比德国、美国早了两千多年!
那吹毛断发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不得不提秦朝高超的冶炼水平了。据研究,这些青铜剑的金属成分也颇为统一,大概是铜含量占74%,锡含量占26%,符合《周礼·考工记·辀人》的“大刃之齐”的说法,即“叁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再加上铬盐氧化物很好地保护了剑刃,使得这些青铜剑一如出厂时的锋利,所以才能做到吹毛断发。
不难推测,早在多年前,秦国铸剑就已经“标准化”了。
大凡谈到秦国为何能统一六国时,标准答案不外出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的战略和策略的同时,又重用了王翦、蒙骛等名将。诚然,这些是重要的原因,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标准化”的“大秦制造”的威力。在我看来,正是有了这些制作精良的装备加持,加上正确的领导和优秀激励机制,无所畏惧的秦国士兵才能横扫六合,并吞八荒,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