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震惊世界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农民们打井时被意外发现。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现今总共发掘出来3个兵马俑坑,它们分别被命名为1号坑、2号坑和3号坑。3个秦兵马俑坑中一共发掘出个形象高大,神态逼真的兵马俑。它们是千古第一帝秦始皇的地下兵团,直接反映出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国力的繁荣昌盛。
春秋《礼记》中有言:事死如事生,礼也。自商周时期开始,厚葬之风就在奴隶主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这点从商周的考古发掘实例中就能充分体现出来,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众多精美的陪葬青铜礼器。而在进入封建社会初期,千古第一帝秦始皇更是将这种厚葬之风发扬到顶峰。
他从13岁即位后,就下令动工修建自己的身后陵墓。整座秦始皇陵墓动用70多万人力,耗时39年才竣工完成,整个陵区总面积达56.5平方公里。而现今发掘出土的3个兵马俑坑只是整个秦始皇陵墓中的从葬坑。
为什么会说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身后陪葬坑呢?这是秦陵考古专家们通过对坑中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进行一系列的考证得出的结论。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青铜兵器上铸刻有秦始皇纪年,“相邦吕不韦(秦始皇)造”等等铭文,结合相关史籍记载,这些铭文可以充分证明兵马俑坑就是秦始皇的身后陪葬坑。
此外,这3个陪葬坑不仅能反映出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的强盛,还能反映出当时秦朝军事力量的强大。3个陪葬坑坐西向东,是一组紧密关联的大型军阵编列,其中1号坑是由战车兵和步兵组成的大型军阵,2号坑是由骑兵组成的机动军阵,3号坑是军阵的总指挥部,主要负责调动各个兵种协同作战,将战斗力发挥到最佳状态。
根据出土的兵马俑军阵编列和相关史籍记载,专家们考证得出秦国之所以能歼灭六国,强大的军事协调作战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素。以上所说的这些兵马俑背后的历史,一般的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才会知道,大多数去陵区参观兵马俑的游客也只是最直观的感受到兵马俑做工的精湛。
坑中兵俑头上发辫的纹路,铠甲上甲片连接的纹路,都清晰可见,面部表情形态各异,逼真传神,展现了我国秦朝时期高超的工艺美术水平。能达到这样高超的工艺水平,除了时代工艺水平的发展外,也和秦朝所实行的“物勒工名”制度有关。
所谓“物勒工名”制度就是,工匠们在陶俑等陪葬器皿烧造好后,要在自己所烧造的器皿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如果以后出现质量问题,相关的工匠们就会被追责。《吕氏春秋》卷十《孟冬记》中对此制度记载道:“物勒功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
秦始皇兵马俑的高超工艺美术水平,不仅国人赞叹,就连外国友人也为之赞叹甚至是迷恋。在当年就是因为迷恋于兵马俑的高超工艺美术水平,一位德国小伙竟然自制“兵马俑服”,在博物馆参观兵马俑时,假扮兵马俑。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趣事呢?
这位德国小伙叫做巴勃罗·温德尔,汉文名叫做马林。当年他来到我国杭州一所学院攻读行为艺术专业。来到中国在领略到兵马俑的艺术魅力后,马林充分发挥德国人务实严谨的作风,用一周的时间制作了一套“兵马俑服”。他制作的这套兵马俑服装全身仿照兵马俑土黄斑驳的颜色,鞋也是兵马俑俑鞋的样式,头盔更是泥做的。除此外,马林甚至还为自己制作了一个兵俑踏板。
这一系列的服装道具做好后,在当年的有一天,马林进入博物馆后,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换上兵马俑装越过护栏,跳入了兵马俑坑中,接着摆出旁边一个兵马俑的造型。
当天,其他游客在参观兵马俑时,突然看到坑中一具兵马俑的眼睛居然会动。在反复确定后,游客们当即报警。负责博物馆保卫的公安干警接警后,进入坑中搜查。但因为马林制作的兵马俑服装道具跟原版的兵马俑相比实在是太过于逼真,公安干警们在坑中搜查完一圈后,没有发现由马林假冒的兵马俑。之后再次搜查才发现他这个“洋秦俑”。
被抓包后,任凭干警们怎么劝说,马林都依旧一声不吭地沉浸在假扮兵马俑的世界中。最终干警们只能将他从兵马俑俑坑中强制抬出。之后,在一番沟通教育下,马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极有可能会损伤到坑中的兵马俑。对此,他表示非常的抱歉。
而也因为马林只是出于对兵马俑的喜爱和迷恋,才会做出这样错误的行为,没有扰乱博物馆秩序,破坏文物的恶意倾向,所以干警们在对他进行一番批评教育,没收了他的兵马俑服装道具就让他离开了。
这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马林的有趣事迹也告诉我们即便再喜欢古代文物,也要讲究合理的方式方法,以免对不可再生的古代文物造成损伤。大家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