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围绕在秦始皇陵一周的殉葬墓有很多很多,兵马俑殉葬群只是其中的一个,其它的我们的考古学家都还没有挖掘,只是用高科技设备做了勘探,知道那些殉葬墓里有歌妓俑、殉葬工匠、殉葬奴隶等等。我们近代发现兵马俑时,整片殉葬区已经遭到过古代军队的盗挖和焚毁,所以出土的兵马俑全是碎片,唯有一个“跪射俑”完好无损,现在被单独展示在博物馆的楼里。
在西安周边有自驾飞机体验项目,自己操作飞机侧杆,专业飞行员一对一教学带飞。到西安还可以租车自驾,看大秦岭秋天美景。
普通票价格:旺季(3月1日至11月30日):元;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元
大家看到下图人俑间的土墙上有一棱一棱的印记,那是当年修建时搭建的原木房梁的印记,原木整齐排满后,再在上面盖土夯实,就算完工了。有的会发现这些原木横梁的印记是向下弯曲的,说明木质的横梁发生过坍塌,有的是因为年久腐烂的,有的是被古人烧毁的。所以可想而知,房梁都坍塌了,上面的厚土必定会沉下来,把用黄土做的兵马俑就都压坏了,才导致我们近代挖掘出土时几乎没有完好的兵马俑。
兵马俑里的人俑面貌各不相同这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关于人俑的身高,秦始皇好大喜功,要求人俑的身高要比当时的真人身高都高出一块,彰显皇家威猛,还有这些马其实也做得相当精巧,也都是按真实比例制作的,结果就是马俑比人俑矮。马俑的耳朵和马鬃特别好看,耳朵直立朝前,马鬃整齐竖直地造型也非常精神、有范儿!
下图中用绿布罩住的部分,是挖掘后又回填回去的兵马俑。因为咱们现在的保存技术有限,不管是国外的用剂还是自主研发的药剂,都不能起到最完美的保护作用,导致兵马俑出土后,俑上的颜色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所以为了保护文物,为了给后人(技术水平达到后)再次开发的机会,很多地方都回填了。而且馆内还贴有告示,说开发工作进行到年1月就即将结束,不再开发挖掘。这也是为什么博物馆官方售卖的用俑坑土制作的兵马俑陶俑具有收藏价值的原因所在。
因为挖掘出的都是陶俑碎片,所以每一个我们看到的兵马俑都是考古学家和研究人员一块块拼接、粘合而成的,相当辛苦。
按照挖掘顺序,这个坑被命名为三号坑。这里被设计为一个战后指挥部,以及占卜、祭祀的地方。而且这个坑并没有完工,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多个人俑的头都还没有安装上(兵马俑是各个部位分开制作,最后拼接而成的,其中身体内是空心的,四肢是实心的)。
可以看到,这些人俑的手都程握住兵器的姿势,但整个景区,没有任何一个展出的人俑手里真的握有兵器。
原因有二:
1、古代某军队入坑抢劫过一次兵器,所以少了很多。
2、古代兵器多是木杆+金属头,所以基本都腐烂了,也就不展出了。偶有的全铜铸剑在楼里的展示柜展出,我们只看见了一个。
看上面这个照片,右侧有马的这个区域是这个坑的中心,戴帽子的几个人俑属于高级官员。中间和左侧那些没有安装头部的人俑(该坑当年未完工)都是低阶小兵。看人俑的官阶高低,要看他们的鞋子和铠甲:鞋头高且直棱直角为高级官员,鞋头矮且圆为低阶士兵;铠甲鳞片小而密为高级将领,铠甲片很大为普通士兵。
从下图这个方向看,这个“跪射俑”的姿势很像很像陕西地图的形状,有木有?很有意思是不是
注意看上图和下图人俑铠甲上的红竖条,都是当时的原始颜色。据导游说,因为红色是最容易保存的颜色,所以这几条红色保存了下来。
在导游的提示下,我们看到每个铜器上都有刻字,也是当时工匠的名字,责任制。
下图是出土的青铜剑,不仅其表面的防腐技术堪称奇迹,据说这把剑的韧性也相当惊人。导游说,当年这把剑出土时是被倒塌的人俑压住的,在扶起人俑的瞬间,这把剑弹了起来,说明其即使被压弯了千年,韧性依旧,也没有被压折压坏。
下图是年前匠人们建造兵马俑坑时所使用的工具。
下面这块提示板的意思是,当年挖掘工作展开的时候,发现人俑上都是有颜色的,尤其是埋入到土里、没接触过空气的那面。结果在挖掘过程中,因为挖掘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就有工人把这个人俑直接从土里扶了起来,导致人俑上的颜色留在了土上(如照片中左下角的图)。据导游说,若想将颜色保留在人俑上,需要按照程序一步步来、慢慢挖掘:需要一层层在土地上洒水,浸湿一层扫走一层土……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严谨工作。
两架彩绘铜车马做工精湛,让当今的考古学家惊叹于年前的制作工艺,比如:
1、一号车上的遮阳伞设计地特别人性化,比如伞把上有装置可以让伞向左右倾斜,以最大程度遮蔽日光;还有伞面是可以迎风转动的,这样马车在前进中就不怕伞面兜风了。
2、铜车的顶盖是由一整张铜一次性打造而成的,最薄的地方仅有1毫米厚。
3、车轱辘没有金属配件,全木质结构,木条与轱辘轴心相连的地方完全遵照榫卯结构体系及热胀冷缩原理制成。
4、马头上佩戴的由金、银焊接而成的链子至今都不知道是采用的何种技术。因为金与银的熔点不一样,如何将二者焊接?
5、马所佩戴的链子还有一种是“按扣式”的,跟咱们双肩包上常有的“卡扣”的原理很像。
6、铜车上的窗户类似现代的纱窗,让外面看不见车内,车里的人却能看见外面,很好地保护了车内皇帝或贵族的隐私。
下图是两架铜车马挖掘出土时的实物照片,两架马车在一个木制棺椁里,因木头年久腐烂,整个棺椁坍塌压坏了两架铜车马。根据前后顺序,左边的被称为一号车,右边的为二号车。
下图是博物馆里展出的一号车实物照片,彩绘也同样消散了。马俑的大小按实际马的二分之一比例制作。中间的两匹马在脖子处都佩戴了一种装置,能防止最两边的两匹马离它们太近,离近了就会被扎;然后缰绳又能阻止马匹跑散,往远处跑时就会被拽回来。所以才能保证四匹马并驾齐驱,跑得稳,跑得直。
下图中,伞的底座、伞把上都有机关,制作得相当精巧!
博物馆中展出的2号车是“复制品”,据说真品被别的博物馆借走了。
博物馆内墙上的照片展示,每架马车都有一匹头马,头戴一个穗子(好像是叫车撑),以显示车主人的高贵身份,很漂亮、帅气!
下图是安装在马车前面的盾牌和箭,也是按真实比例缩小的。
下图是马俑上的金银勒,用的“卡扣”原理,一颗扣一颗,年前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