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项目发布展示时,胸有成竹,很自信。”
年11月17日,董勇英副教授与美方代表史密森尼美国国立亚洲艺术馆(FreerandSacklerGalleries)教育部主任ElizabethK.Eder和史密森尼学习与数字访问中心(SmithsonianCenterforLearningandDigitalAccess)在第97届全美社会研究委员会(NationalCouncilfortheSocialStudies)年会美国旧金山分会场共同主持发布了《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项目。
发布会现场(左:ElizabethK.Eder;中:董勇英;右:TessPorter)
《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项目旨在通过使用中国博物馆数字资源,共同致力于提高中美两国K-12(幼儿园至高三之间教育阶段)教师和学生对使用博物馆数字资源支持课堂教学的利用;丰富中国历史和文化在美国的学习,加强中国和美国的博物馆资源合作。
夏日午后,在西电校园里,董勇英副教授向记者介绍了自己与“兵马俑”项目的往来已久……
与“史密森尼”火花碰撞
史密森尼学习与数字访问中心(SCLDA)作为史密森尼协会(全球最大的博物馆系统和研究联合体)的主要数字教育平台,能为个人学习提供史密森尼的学习资源以及一系列服务项目。
《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项目正是其内容体系新组成的部分之一。据董勇英介绍,该项目是兵马俑首次实现数字资源化并在数字平台上上线发布,自年11月发布之日起,该试点教育项目共收到了超过次的访问量。
一次思想的碰撞,却产生了连锁效应。年1月至年2月董勇英出国进修,期间在美国史密森尼学习与数字访问中心进行调研时,“我与他们的主任斯蒂芬妮·诺比(StephanieNorby)产生了强烈的火花碰撞”。
正是这次机会,董勇英与斯蒂芬妮结识,她们二人想法不谋而合,“当时我就在想,可以不可以用数字资源来进行兵马俑的推广,进而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个想法得到了导师们的支持,于是,我就开始准备工作”。
“一开始我们只准备做两个项目,但是因为兵马俑的资料和内容庞大,所以最后就做了六个项目,进行资料的分类、编辑、整理、翻译”,董勇英说道。
六个项目如图所示:
有了资料和内容,如何选择标准进而成为紧接着的难题。“我们最先考虑的是要符合美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应用了美国多个学科的标准,同时采用了美国中小学很流行的哈佛思维训练课,思维训练课有20多种我们这个项目只选择了其中一个,它是利用观察——思考——探究的这个教学模式,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董勇英介绍道。
图为哈佛大学思维训练课之一
学科使用课标及要求对照表
“通过点击链接,美国的老师和学生可以在史密森尼数字平台上通过一幅幅兵马俑的图片学习,通过不同图片的内容,回答不同的问题,进而实现数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董勇英说道。
图为点开图片后的界面
“除此之外,兵马俑项目的其中一个亮点和重点在于——能够在线评估(evaluation),而且定期给出季度报告,以供项目设计者及时修订及更改各项资源”,董勇英介绍道。
“兵马俑教育项目上线后,一些美国老师和学生会主动浏览和学习,人数增加比例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很好的起始阶段”,董勇英说道。
图为美国加州Sacramento学生在利用史密森尼数字平台学习兵马俑教育项目
谈起这个项目的经历时,董勇英口中的高频词汇便是“坚持”。
邂逅“兵马俑”
董勇英,年生,河北邢台人。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获学士学位。
董勇英在陕西师范大学度过了愉快而又充实的四年时光,年她以优秀本科毕业生的身份应聘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当时是外语系),记得当时系主任秦荻辉教授鼓励她,“你形象气质较好,口语出色,肯定能把课上好的”。
从那之后,董勇英开始了自己在西电的教师工作,并于年在西电外国语学院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导师是杨跃教授。在多学科排名全国靠前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其他专业的年轻同事学术成果也激励了她。“在一流大学里,大家都希望自己所在专业有更好的发展和影响,我也不例外,希望在学科专业中取得进步和突破”。
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教育者联盟大会,让与会的董勇英考虑到一个有关文化多元化教学的选题。
“年,我受邀作为21个教育者之一赴美国华盛顿参加NAFSA(AssociationofInternationalEducators),也就是国际教育者联盟大会,那次会议让自己的思维出现跳跃,视野也增宽。让我意识到,身为教师是可以参与到搭建中美或是中国与外国文化的桥梁建设中,其中也有我们发挥显著作用的地方,毕竟语言是一个便利条件”。董勇英在谈起年的这次会议时,依然感触颇多,她当时感觉到语言壁垒是文化交流和影响的主要阻碍,但对自己和同事来说却并不是。
因为这次国际会议启发和自己的观察思考,以及对于历史文化的热爱,从年开始,董勇英成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当时是兵马俑博物馆)的“志愿者之友”的一员,开启了自己与“兵马俑”的缘分之旅。
作为中国的世界级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已经已经成为文化符号,可相比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金面具,秦始皇兵马俑只有面容被世界所熟知。相比图坦卡蒙和兵马俑两个具象的面谱,背后是更进一步历史文化传递的差别。“一个脸谱到一个世界,这其中差距就是我们要思考的。”当时董勇英认为语言和技术壁垒都不是太大的问题。首先她从事的就是英语教学,语言工具便利,另外身在西电,学校的数字化技术优势明显。
自此,有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海外教学研究和对外文化推广,成为董勇英日常授课外最重要的工作研究内容。
年5月18日,董勇英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香港弘立书院签订协议共建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协议签订以来,弘立书院学生已连续四年到秦陵博物院参观实习并开展历史文化学习、实践和动手体验活动,加强了香港青少年对秦陵历史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这次合作促成,让我找到了一个更精确的研究方向”。董勇英当时判断,博物馆教育可以影响到大中华地区,就应该影响到其他语言人群中,尤其是世界主流语言使用区域。
“博物馆教育”的深入学习
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新版《博物馆条例》,相比年版本,博物馆主要工作由“收藏、陈列和研究的主要功能”变为“教育、研究和欣赏”,教育功能被提到博物馆三大工作之首。
作为西电人,同时又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荣誉馆员,董勇英一直在思索如何使得我国的文化遗产能够以数字化平台在海外能够推广传播。
年底,董勇英成功申请了西电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年1月至年1月开始在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攻读博物馆教育专业。
董勇英是乔治华盛顿大学博物馆教育专业第一个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也是近年来首位到美国史密森尼协会(SmithsonianInstitution)做博物馆教育研究的中国研究员。
董勇英副教授在美国
一年的时间里,董勇英没有丝毫懈怠,毕竟机会难得。在她看来,“我是学英语语言的,我一直在想,如何使专业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教学之外,以博物馆为传播媒介,融合多学科,推动跨文化传播”。
在校期间,董勇英主修了六门课程,并且参加了三次博物馆相关国际会议,这些经历让她受益匪浅,也让她开始思考,如何使中美博物馆教育项目结合。
博物馆教育(MuseumEducation)通常是指发生在博物馆(也包括科技馆、美术馆、动物园和植物园等各种公共机构)中的非正式学习。在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各级各类博物馆已经逐步将教育作为其首要职能,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正在走向融合,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桥梁,数字化博物馆在跨文化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传承方面必将会有更大的作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化文化的海外传播,博物馆国际合作和交流是重要的载体,而博物馆数字化教育是发展方向。作为中国的文物资源大省,陕西省共有各类文物点4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作为陕西重要文化符号的秦兵马俑被誉为“20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于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与标志在海外的影响力极大。
年8月,受到导师Dr.CarolStapp的推荐,董勇英在博物馆协会史密森尼(SmithsonianInstitution)三个部门任研究员。
年8月至年2月这半年的时间里,董勇英分别在政策分析部门(OfficeofPolicyandAnalysis)、史密森尼学习和数字访问中心(SmithsonianCenterforLearningandDigitalAccess)、史密森尼亚洲艺术馆(Freer/SacklerGallery)进行研究工作。
“按照调研计划,这段时间,我访谈了位于华盛顿和纽约的史密森尼下属20个博物馆,艺术馆和动物园的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史密森尼科学教育中心主任,史密森尼学习和数字访问中心主任,史密森残障人士博物馆教育部主任,能够访问的我全部都访问了一遍,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董勇英说做访问学者,学习调研更加条理化。
图为调研中的董勇英副教授
“一开始只能靠自己,没有任何模式可借鉴,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还有海量数据的收集和最终取舍。好在都坚持下来了,没有那时候的坚持也就不会有今天”。
“坚持”是她提到最多的。在董勇英看来,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是无法走到今天的。
未来就是在不断尝试
“按项目计划,下一步,要进行远程视频教学工作。今年9月开始,我们就要开设对华盛顿国际中学(WashingtonInternationalSchool)兵马俑网络视频课程,共六个年级,每个月一次。现在,我和同事们正在制作视频课件”,董勇英介绍道。
持续尝试,持续完善,获取兵马俑数字教育课程优化传播的成效调查与数据获取。“我们正在尝试建立兵马俑数字教育英文课程体系,现在已经申请到陕西省文物局的科研课题,研究博物馆数字教育课程跨文化传播的评价标准与开发方式。未来我们希望为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等陕西省其他博物馆建立数字教育课程,为文化遗产在海外进行跨文化传播做好开创性基础探索工作”。
因多年对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教育项目的海外影响力,年2月,董勇英获得陕西省文物局“保护文物先进个人”表彰。
年3月29日,董勇英促成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签订共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董勇英一直在想,未来一定会有那么一天,在一个平常的午后,平常的教室,一群外国学生习以为常的通过互联网,讨论着一个来自东方中国的陶俑数字模型,来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她说,她有这份文化自信。
(记者冯毓璇,来源西电新闻网)